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過度準備綜合癥”。
有人害怕開始后的那種不確定性,還有人太過追求完美主義。他們在做事之前,總要確保萬事俱備才付諸行動。
適度的準備,是錦上添花,而過度的準備,實則是恐懼與拖延的借口。
哈佛大學教授喬丹·彼得森說:“人總是用準備來逃避真正的問題——因為準備不需要直面結果。”
準備工作即使做得再充分,沒有開始也是徒勞。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過度準備。
01
著名學者陳春花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她和一個朋友聊了一些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準備把這些想法匯集成書。
她非常認同朋友所做出的一些結論和研究思路,也很期待他的新書。
兩年過去了,市場上已經開始推出一些看法相同的新書,朋友的書卻還沒開始寫。
她打電話告訴這個朋友,朋友假裝得意地說:“看來我神機妙算,兩年前就已經判斷出市場狀態。”
朋友對她說,覺得自己的觀點還不夠成熟,想等準備得更周全些再開始動筆。
陳春花聽了感到十分惋惜,朋友已經錯過了一次機會。
蒂姆·庫克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做演講時說道:
“事實是總有一天,當你的時代來臨時,你永遠不會做好準備,本來也沒準備好這回事。”
生活不像做菜,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齊全才下鍋。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預先計劃安排,是必不可少的,但過度準備就像在黑夜中舉著放大鏡不斷檢視自己的缺陷,卻忘了拿起手電筒去看清前方真正的路。
就像下面這張圖。
及時行動者即使準備尚不完美,也比那些執著于萬事俱備才開始的人走得更遠。
過度的準備,會殺死做事的熱情。
02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心態:
我不是不愿意行動,是我還沒有準備好。
想考個證,理論知識學習了不少,筆記也做了厚厚一大本,卻始終沒有報名。
想創業,一直在考察項目,但考察來考察去,還是沒有行動起來。
你心里總想著:等準備好了再說。
其實你永遠都不會準備好。
老舍先生也曾陷入過過度準備的陷阱。
20世紀60年代初,老舍開始整理生平資料,包括回憶童年、留學經歷和文學生涯,準備寫一本自傳《正紅旗下》。
1961—1962年間,老舍在創作話劇《寶船》《荷珠配》的同時,也抽出時間整理早年生活素材。
或許是想做到盡善盡美,在準備過程中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導致留給真正創作的時間就減少了。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這部作品也未能完成,成為文壇的一大憾事。
史鐵生說過:“自古就沒有把一切都設計好再開步的事。別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
做大事者不糾結,成大器者不磨嘰。
被窩里計劃一千次,不如起來試一次。先去做,做成一堆爛泥,再慢慢改。
作家葉大刀在創作《玄幻,我頓悟了混沌體》之初,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寫什么題材的作品。
他跑到圖書館調研,看市場受歡迎的小說是哪些類型,再規劃自己的小說。
他沒有事先準備好完整的大綱和詳細的情節設計,而是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探索和調整,根據自己的靈感來豐富故事內容。
最終,這部小說出版后,他成功收獲了上百萬讀者。
記住,先狂做,別多想。
在干中想,在想中干,不斷試錯,不斷優化。
就算沒有成功,你也獲得了成長。而遲遲不行動,就沒有反饋,無法修正,永遠錯失升級的機會。
03
導演王晶在一次采訪中分享了電影《整蠱專家》的創作過程。
1990年圣誕節前夕,王晶接到老板電話,讓他趕在春節前拍出一部新片,并給了他10個字:周星馳,劉德華,整蠱專家。
當時,只有一個劇本大綱,王晶立馬開始著手準備,一邊拍一邊寫劇本。
上映后叫好又叫座,拿到了3138萬港幣的票房,是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第五名。
作家曲凱曾提出一個觀點:
一個人這輩子只有那么一兩次機遇,稍縱即逝。
所以,如果火箭上有個位置,你要做的是趕緊跳上去,而不是糾結坐姿好不好看。
不用等到所有資源都就位才開始行動,有個大方向就可以一點點實踐了,細節可以慢慢摳,先行動起來就已經領先絕大多數人了。
《天道》里的肖亞文,在遇到主角丁元英之前,在德國一家華人貿易公司工作。
后來,丁元英成立格律詩公司后,讓她擔任董事長。
那時的肖亞文并沒有完全準備好,她在入股后才開始學習如何管理和運營公司。
《平凡的世界》的孫少安在辦磚廠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經驗,也沒有完全準備好就開始行動了。
在經營過程中,他邊學習管理知識,邊解決資金短缺、技術落后等問題,使磚廠逐漸發展壯大。
喬布斯當年搞蘋果電腦時連電路板都不會焊,每天蹲在車間邊組裝邊學電子技術。
現在回頭看,要是等他等考完工程師證再創業,可能也就沒有蘋果公司了。
與其猶豫不決,陷入習慣性拖延,不如做好必要的計劃安排后,就馬上行動起來。
先起跑,再調整呼吸,先起飛,再調整姿勢。
心動不如行動,把“我不能”變成“我試試”,把“想要做”變成“立馬做”。
周鴻祎也說過:想贏的第一步,就是親自上臺。正確的做法是,邊學邊干,邊干邊學,不怕犯錯、屢敗屢戰。
沒有誰一開始就是大神,邊學邊做才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所以,不要再等“準備好了”才開始,你只需要踏出第一步,剩下的路,會在前行中慢慢清晰。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馬上就開始。
別怕錯,一輩子那么長,我們有的是時間來糾正。
《人民日報》寫道:過度準備是用心良苦的敗筆,它使你一生都無法做成想做的事。
再好的事情或想法去做就有機會,不去做永遠不會有收獲。
當你真正做起來,你就會發現,你所畏懼的問題也就那么回事。
即便前途艱難,但請你不要怕,因為勇敢開拓的人,面前才會有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