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我國對25種稀有金屬產品實施出口管制,這一刀無疑精準地砍在美國的“大動脈”上。
導彈生產陷入癱瘓,F-35戰機交付延遲(14個月零交付),變成廢鐵,你或許可能不知道,這款號稱“全球最強”的五代機,要吃掉半噸中國稀土。
就連美國最先進的坦克也要面臨“無米之炊”,這不,稀有金屬剛限制完,美國發現新軟肋也在我們的手中。
“癱瘓”的軍工體系
稀土危機已經蔓延到美國軍工體系,F-35這個“吞金獸”,已經停產數日,離開中國鎵,它就如一堆破銅煉鐵,用氮化鎵干擾的導彈,現在連WiFi都連接不上。
我國反手用“稀土戰略”,直接打到美國的七寸,讓雷達成為“瞎子”,讓探測儀成為“盲人”。
殊不知,除了鎵這個稀有金屬,另一軟肋也在中國手中。
不可替代的工業瑰寶
在這個高度依賴高科技和軍事裝備的時代,某些材料的地位遠遠超出了我們日常認知的范疇,它們不僅在工業領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還在全球經濟的角逐中成為了無形的“戰爭武器”。
其中,有一種被譽為“工業瑰寶”的礦物,它的價值令人瞠目結舌,卻鮮為人知。
它不是黃金,不是鉆石,而是一種看似不起眼的金屬元素,它的名字簡單,但背后隱藏的故事卻極為復雜。
這種金屬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物理特性在世界各地的制造業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從航空航天到高端機械設備,從軍事武器到醫療器械,它的身影無處不在。
然而,它的稀缺性和特殊性卻讓它始終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之中,隨著全球供應鏈的緊張,這個“工業瑰寶”的命運開始與國際緊密相連。
它的需求量不大,卻深深滲透到全球供應鏈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僅代表著科技的突破,更成為了全球政治博弈的焦點,它就是——塢。
主導地位
全球鎢市場的動態令人矚目,尤其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主導地位。
根據數據,2022年全球鎢的總儲量為380萬噸,其中中國的儲量為23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60.53%。
這一比例凸顯了中國在全球鎢資源中的核心地位,遠超其他國家。
具體到產量方面,2022年全球總產量為8.4萬噸,而中國的產量達到7.1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84.52%,繼續穩居世界領先地位。
越南和俄羅斯雖然也有產出,分別為0.48萬噸和0.23萬噸,但其產量的占比僅為5.71%和2.74%,從以上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鎢產業鏈中的壓倒性優勢。
進入2023年,全球鎢儲量繼續增長,總儲量增至440萬噸,同比增長15.79%。
中國儲量的增長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達到了230萬噸,占全球儲量的52.27%,這一增長得益于持續的勘探與新礦產的發現,表明全球鎢資源的潛力依然巨大。
然而,2023年的全球鎢產量出現輕微下降,降幅為2.26%,總產量為7.8萬噸。
盡管如此,中國依舊是全球鎢產業鏈中的絕對主力,繼續掌控著全球鎢資源的重要份額。
中國不僅出口鎢礦原料,如礦砂和精礦,還出口鎢的下游產品,例如三氧化鎢、鎢酸、六氟化鎢等。
2024年中國的鎢產品出口量不小,特別是仲鎢酸銨和三氧化鎢,以及碳化鎢等重要產品,從以上的種種足以看到中國在全球鎢礦產品的出口方面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向美國的供應。
對于美國來說,盡管近年來他們擴展了鎢礦的進口來源,但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供應,這也凸顯了中國在全球鎢產業鏈中的支配地位。
美國的鎢需求依靠七家加工企業進行滿足,這些企業主要通過回收等方式補充供應,而剩余的需求則依賴于外部進口,中國作為主要供應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總體來看,中國不僅是全球鎢礦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也是重要的供應商,尤其是對美國市場的影響極為顯著。
美國
在全球資源爭奪的戰場上,有一種金屬的戰略意義超乎想象,它不僅與高科技制造密切相關,甚至成為了現代軍事裝備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然而,這種資源的掌控,始終不在美國的手中,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這種依賴變得愈加明顯,也愈加危險。
美國作為全球科技和軍事強國,正面臨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日益緊張的全球資源競爭,美國政府和企業早已意識到,這不僅關乎經濟,更關乎國家安全。
美國與澳大利亞簽訂的鎢精礦供應合同,確實標志著其在全球鎢礦供應鏈中尋求多元化的努力。
這一策略顯然是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尤其是在全球鎢礦市場中,中國的主導地位幾乎不可撼動。
然而,鎢礦資源的分布并不均勻,且開采的難度較大,這意味著美國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將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鎢礦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美國要通過多元化供應鏈來穩定產品供應,確實需要克服資源分布的不均和技術瓶頸。
鎢礦的開采不僅需要豐富的礦藏,還需要先進的開采技術和加工能力。
美國在這些方面存在較大的短板,雖然美國可以通過合約來保障一定的供應量,但技術方面的短板使得其難以迅速建立起替代的供應體系。
其次,關于技術的限制問題也非常關鍵,鎢礦的開采和加工不僅僅是資源問題,更多的是技術的問題。
從礦山的勘探到開采,再到精煉和加工,整個過程涉及到許多高端技術,這些技術的掌控直接影響了最終產品的供應穩定性。
中國在這些領域積累了多年經驗,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短期內美國難以克服這一技術障礙。
最后,投資和時間的因素也至關重要。
建立一個新的供應鏈體系,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時間積累,即使美國能夠找到新的供應國,開采設施的建設、礦山的開發以及相關技術的引進,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這使得美國要擺脫對中國鎢礦的依賴并非一蹴而就。
美國雖然在戰略上有著清晰的目標,但要完全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許多現實和技術上的挑戰,在短期內,全球鎢礦供應的結構變化可能不會太大,至少中國依然會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寫到最后
隨著全球供應鏈的動蕩,這種資源的掌控權成為了新的權力象征,科技的迅猛發展對這種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得它成為了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
然而,局勢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某些國家逐步調整戰略布局,世界的資源分配格局正在悄然改變。
鎢礦,這種看似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礦產,正悄悄地從幕后走向前臺,它的戰略地位,在未來幾十年可能將遠遠超越我們今天的想象。
參考資料
《商務部回應對鎢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新華網 2025年2月4日
《“鎢”以稀為貴——管人員監守自盜侵占稀有金屬鎢原料獲刑》 新民晚報 2024年9月20日
《1.5萬噸!2024年美國鎢礦進口量降近 9%》 中鎢在線 2025年2月2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