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榮辱不常定,惟有南山依舊青。
萬物皆刻盼,唯有三不管。
王陽明先生明確指出:“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
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
但是,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有的人,是活給別人看;有的人,是活給自己看。
01
- 不管人非笑。
人無完人,事無完備,物無完美。
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十全十美”。
一個人的顏值、身材、家境、才華、能力等各方各面,全都有可能被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從古至今,沒有人能逃過這一定律。
宋朝侯蒙曾作詩:“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
原來,侯蒙滿腹經綸,由于時運不齊,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屢戰屢敗,大家都誤以為他真的沒本事。
一些愛搬弄是非的小人不但口頭諷刺,還將其樣貌畫在風箏上,廣而告之,讓所有人看他的笑話。
這事若是一般人遇上,火冒三丈、據理力爭或者自慚形穢、心態崩塌都是常見的反應。
但侯蒙不僅沒生氣,反而認為是好兆頭,筆鋒一轉,寫到“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既然把我畫到風箏上,那我不就能憑借風力,一舉飛入高空了嗎?
自古文人多傲骨,從來飲者少矯情。
王陽明也在《傳習錄》里說:“天下之人見其若是,遂相與非笑而詆斥之。”
人生大病,不過“在意”二字。
“非笑”常發生,“不管人非笑”可難得,若我們能淡定面對他人的譏笑與諷刺,也就離從容人生不遠了。
02
- 不管人毀謗。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莫論人非,靜思己過”,往往是毀謗、指責、嘲弄在搖旗吶喊。
很多人的一生,會不斷聽到流言蜚語,遇到諸多刁難。
面對他人的毀謗,該怎么做呢?
王陽明認為:“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如果自己能將極度憤怒的情緒與狀態,消餌于無形,則是丈夫所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你盡管行端坐正,謠言自會止于智者。
遇事不爭,是一份氣度,王者不語,沉靜而御,凡事不必當下非要爭個輸贏。
遇謗不辯,是一份坦蕩,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一定會到。
遇人不怨,是一份自信,閑庭信步,寵辱不驚,不要把自己的委屈昭告天下。
03
- 不管人榮辱。
《醉中吟》寫:“人間榮辱不常定,惟有南山依舊青。”
人這一世,榮辱福禍、成敗得失,變化莫測,強求不得,很多時候只是曇花一現,但就是令人神往,爭得頭破血流。
王陽明提倡一個天理,便是只動腦,不動心。
大部分的痛苦,是心念與欲望在作祟,心胸寬闊者,榮辱得失處之泰然,常常無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禍卻無禍。
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志。
對世界失去信心或者給生活賦予太多的希望,都是弱者的想法,要知道物極必反,心態平衡很重要。
大道至簡,當你淡薄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只是做一個純粹真實的自己時,就會無所謂得與失,無所謂成與敗。
許多人許多事其實只是一瞬之間,當你暮年回首,才發現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太多了,不過是浮云清風。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這段對話精妙絕倫,流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其中為人處世的精髓,與王陽明先生所提倡的“三不管”不謀而合。
若能做到一二,也不枉此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