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曾言:"心即理也,天下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世間至理,皆藏于方寸之間;人生百態(tài),皆為心鏡所映。
心如明燈,則萬象皆明;心若蒙塵,則天地失色。
人生這場修行,最難得的莫過于修心。
唯有不斷拂拭心鏡,方能照見本真,超脫煩惱。
01 修一顆仁善之心,如月映千江
孟子有云:"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仁善之心,猶如皎月當空,能映照千江之水。北宋文豪蘇軾便是這般明月般的人物。雖仕途坎坷,三度遭貶,卻始終懷瑾握瑜。
在宜興置宅時,聽聞老嫗因逆子變賣祖宅而悲泣,當即焚契還屋。這五百貫的房舍在他眼中,不及老嫗一滴眼淚的分量。
正如南宋胡宏所言:"人而不仁,則道義息。"仁善之心是人性中最溫潤的玉澤,能化干戈為玉帛,變戾氣為祥和。懷此心者,自能推己及人,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02 修一顆堅韌之心,似竹經(jīng)霜雪
孟子警句猶在耳畔:"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范仲淹的一生便是最好的注腳。幼年失怙,隨母改嫁,卻如石縫中的竹筍,在逆境中節(jié)節(jié)生長。應天府書院里,一缽冷粥伴青燈,五年未解衣就寢。
這般寒窗苦讀,終成"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一代賢相。
張載說得透徹:"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苦難是淬煉心性的熔爐,挫折是砥礪意志的磨石。
王陽明教誨弟子:"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唯有經(jīng)得起千磨萬擊,方能如崖邊青松,任爾東西南北風。
03 修一顆自省之心,若水照形影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箴言,歷經(jīng)千年仍熠熠生輝。夏朝伯啟戰(zhàn)敗后的自省尤為動人:他不怨天尤人,而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終使對手折服。
這恰如行車趕路,明智者不會因顛簸而責怪道路,而是時時校準自己的方向盤。
自省是心靈的拂塵,能掃除蒙蔽本性的塵埃;是思想的明鏡,可照見言行得失。
正如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的感悟,人生實苦,唯有不斷修煉靈魂,方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修心之路,道阻且長。仁善如月,可照亮他人;
堅韌似竹,能挺拔自身;自省若水,可滌蕩心靈。
三者兼?zhèn)洌闶峭蹶柮魉^"致良知"的境界。
人生這場朝圣之旅,不在抵達何方,
而在行走間,讓心靈如蓮花般次第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