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朝鮮開城,一個想稱霸世界的老大國,遇到了一個年輕的新生國家的抵抗,不得不坐下來談判。
中朝懷著巨大的和平誠意來參與談判,狡猾的米國卻耍起了花槍,不但不同意外國軍隊從朝鮮撤軍,還否定了自己提出的,沿三八線停火,恢復戰前狀態的提議。
因為這樣一來,就坐實了他們侵略的本質。
談判場外,他們制造了一起又一起事端。
8月19日早晨,9個中朝方面的軍事警察,在中國排長姚慶祥的帶領下,在中立區巡邏。突然一陣亂槍射來,姚慶祥立馬倒在了血泊中。
他的手中有槍,但是他沒有還擊,他的最后一句話是:這是世界的問題,我寧可犧牲自己。
一位朝鮮媽媽抱著姚慶祥,哭了起來,她說,不要把他送回中國去,他是為了我們朝鮮犧牲的,把他永遠留在朝鮮吧。
(三八線劇照)
在場的戰士和群眾都哭了。
這起事件震驚了全世界,當時的外交談判負責人,憤而寫下一副挽聯:“世人皆知李奇微,舉國同悲姚慶祥。”
不久后,米國飛機又轟炸代表團的駐地,中朝代表團的成員,不得不到處轉移。米國代表卻在談判桌上叫嚷:“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中朝代表氣得渾身發抖。
中國方面決定,用軍事勝利來打醒不知天高地厚的米國人。
接下來,米國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在中朝聯軍陣地前碰了個頭破血流。
在一場連續9天的戰斗中,米軍僅炮彈就消耗掉36萬發,耗資100億日元!
可他們沒有想到,在這樣密集的炮火中,人民軍隊不僅活下來了,還把他們打得尸橫遍野。
血水浸染了幾座山頭,他們驚恐地大叫—“Bloody Ridge”(血染嶺)!
指揮官范弗里特不甘心,又搞了個“猛禽之爪”作戰計劃。
他一邊命令南朝鮮第五師繼續在“血染嶺”爭奪,一邊命米軍第二師奪取931高地群。沒想到這次更慘,人民軍不但砍掉了范弗里特猛禽的爪子,還把猛禽打成了一只死雞。
目擊了戰斗的米國記者,高喊出一個貼切的名詞:“Heart break ridge”(傷心嶺或斷腸嶺)。
讓米軍傷心不已的,其實只是迫擊炮而已。米國軍史膽戰心驚地記錄了人民軍炮擊的準確:
“這次射擊好像是經過精細的計算,從第一發炮彈開始就是效力射,準確地捕捉住了整個縱隊。”
9月27日,自負的米軍師長,不得不做出痛苦的結論:851高地戰(傷心嶺的正名)是一個大失敗。
至此,米軍耗時一個月,以7個師兵力發起的夏季攻勢,以慘敗告終。范弗里特在人民軍八十公里的戰線上,僅僅推進了兩公里至八公里。而中國軍隊卻趁機大打出手,搶了不少米國人的山頭。
一個月以前,米國耀武揚威的宣稱,要用機槍大炮去辯論,結果得到的,卻是如此“悲壯”。
米國人這下乖巧了,自己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又想開始談判。
就在這時,朝鮮40年難遇的特大洪災爆發,中朝的后勤保障成了問題,米國人又變卦了。
不過我人民軍隊有的是辦法。千里鐵道線上,志愿軍官兵在被洪水沖毀、敵機炸斷的西清川江橋、東大同江橋和東沸流江橋頭,集中一千多輛汽車反復倒運、接運、漕運了兩千車皮的物資,保證了路斷、橋斷,運輸不間斷。這就是抗美援朝歷史上有名的“倒三江”!
(炸不斷的橋(素描)邵宇作,圖片來自《決戰朝鮮》)
“片面運輸”、“合并運轉”、“頂牛過江”……中方各種各樣的土辦法,新招數層出不窮。戰爭中,米國用了10萬噸炸彈,在1000多公里的朝鮮鐵道線上,可他們卻發現,炸彈落的越多。中國的鐵路運輸量,就增加得越快。
都說最動人的贊美,來自敵人。
米國空軍發言人公開聲稱:
“中國不僅擁有幾乎無限的人力,而且擁有相當大的建造力,他們在繞過被破壞了的鐵路、橋梁方面表現了不可思議的技術和決心!……坦率地說,我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頑強的鐵路修筑者!”
連兇悍的范弗里特都服了氣,他說,這是一個驚人的奇跡。
就這樣,由于米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背信棄義,早就該結束的談判,硬是邊打邊談,拖了兩年。
一邊,是米國國內的反戰情緒高漲,另一邊,是朝鮮戰場上的米國軍人,天天在恐懼中煎熬。
1953年7月27日,遲來的《停戰協議》終于簽署,三年沒有停息的炮火戛然而止!
36萬6千中國英魂留在了那片土地上,以此為代價,我方殲敵70多萬。
稱霸世界的米國人,只吃過兩次敗仗:一次是在朝鮮,一次是在越南,而這兩場戰爭的真正對手都是中國。
著名作家李峰,在考證了大量史實的基礎上,將抗美援朝的歷程,寫進了《決戰朝鮮》一書。他說,朝鮮戰爭是新中國不折不扣的“立國之戰”。
這場勝利滌蕩了中國百年國恥和民族自卑感。
這場戰爭,讓傲慢的米國人低下了頭,讓世界許多國家紛紛伸出手來擁抱新中國。
中國終于亮起了劍,在叢林法則盛行的世界上,贏得了尊嚴。
中國哲人宋宜昌說:
“勝利激發出空前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遲早會產生一個民族振興的偉大時代。
如今,這個時代早已經來了。
我們不能忘記的,是為今天鋪路的那些人們,那段歷史。
跟以往描寫朝鮮戰爭的書籍,片段式的展現不同,《決戰朝鮮》以恢弘的氣勢,凝練的語言,豐富的細節,多維度的視角,全景式地再現了朝鮮戰爭的真實過程,不僅如此,書中還插入了1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
決戰朝鮮上、下冊
¥88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戴旭評價這本書:
本書從《雅爾塔協定》落筆,全景式記錄這場戰爭,這就有了縱深感和立體感,也有了現代史學的某種價值。
薩蘇、喬良、王湘穗等軍史研究學家,對李峰的《決戰朝鮮》都十分贊許,認為它詳實而生動的記敘,足以令人遙想當年的鐵血。
今日的漢家兒女,重讀當年的歷史,依然熱血沸騰。
哪怕今日再遇威脅,我們依然無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