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天津河西區的簡介:
- 基本概況
- 地理位置
河西區位于天津市東南部,海河西岸,是天津市的中心區之一。東臨海河與河東區相望,西起衛津南路、衛津河與南開區、西青區交界,南沿雙林農場引水河與津南區毗鄰,北抵徐州道、馬場道、津河與和平區接壤。
- 面積與人口
全區總面積 48 平方千米,截至 2021 年,全區常住人口 80.9 萬人。
- 氣候特征
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多年平均氣溫 12.2℃,年平均降水量為 562.1 毫米。
- 行政區劃
截至 2022 年 1 月 21 日,河西區下轄 14 個街道,區政府駐地為天津市河西區紹興道 4 號。
- 地理位置
- 歷史沿革
- 宋元時期
北宋之前是荒涼之地,北宋大觀年間始建靖海縣,今區境隸屬;金明昌四年重新設立靖海縣,今區境仍屬靖海縣;元代時期今區境隸屬中書省河間路靖海縣。
- 明清時期
明代初期改 “靖海” 為 “靜海”,今區境大部分區域隸屬靜海縣;清康熙四年,將境內屯田歸并海縣管轄;雍正九年,天津州升為天津府,今區境隨隸之;清光緒二十一年,境內東北部部份地區被辟為德國租界。
-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十七年,天津建市,今區境大部劃入市區;民國二十七年,偽將天津市 6 個分局管區劃分為 9 個區,其中第六區即今區境之東南、西南部;民國三十三年,日偽天津市公署將 12 個市區和 3 個興亞區重新調整為 8 個區,今區境為第六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6 年 1 月 1 日,六區更名為河西區;1966 年 9 月 30 日,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1968 年 1 月 23 日紅旗區復名河西區。
- 宋元時期
- 經濟發展
- 產業結構
河西區已全部城市化,無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工業為主,有造紙、毛織、新興電子、機械、冶金等產業企業,第三產業服務業中,金融業、商貿服務業占主導地位。2021 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 0:5:95 。
- 經濟數據
2021 年河西區地區生產總值 1025.83 億元,位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區第一;2023 年,河西區 GDP 達到 1154.2 億元 。
- 產業結構
- 文化旅游
- 文化品牌
在海河西岸,打響了西岸文化品牌,2021 年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 文物保護單位
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處。
-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 2023 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4 項,分別是楊家莊永音法鼓、掛甲寺慶音法鼓、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藝、津派面塑。
- 旅游景區
:有 AAAA 級景區 1 處天塔湖風景區,AAA 級景區 3 處,分別為楊柳青畫社、天津科技館、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館。
- 文化品牌
- 交通狀況
區內交通便利,有天津軌道交通 1 號線、天津軌道交通 6 號線地鐵運行,此外還有眾多公交線路貫穿全區,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