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候穿了很多動脈,一直認為,和深靜脈不同,只要你動脈穿的好,可以搶救一切病人。因為從血氣分析能得到你所要得到的患者的絕大部分信息。不過現在有些大手術或者老年病人都懶得穿了,當然,不鼓勵大家這么做。
手術室內常見穿刺部位為橈動脈,當然也有股動脈。脛后動脈穿刺置管沒見過,也沒穿過,尺動脈穿刺置管倒是干過。 并發癥可能包括血管損傷、失血、神經損傷、血管閉塞和感染 。
血管損傷任何動脈穿刺都可能造成血管損傷,通常有兩種形式: 血腫或假性動脈瘤形成。 血腫通常較小,但會增加血管閉塞的風險。 假性動脈瘤在股動脈穿刺更加常見(0.3%)。 使用 改良 Seldinger 技術而非直接穿刺可降低血管損傷的風險。改良 Seldinger 技術其實就是不要采用穿透法。
周圍神經損傷 周圍神經損傷可導致嚴重的功能障礙,并留下持久的麻痹和無力。 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橈動脈置入術中,通過直接穿刺、血腫形成的壓力或長時間手腕過伸導致正中神經損傷。 據報道,術中有 3.1% 的患者因動脈置管導致正中神經損傷,但缺乏其他部位正中神經損傷發生率的數據。 此外,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重癥患者,更長時間動脈置管時神經損傷的發生率和后遺癥。
血管閉塞 一個是allen試驗,現在都很少有人做了。自己的一個經驗是,置管成功后氧飽和度會下降到95%左右,因為操作會導致動脈官腔痙攣狹窄,但經過一段時間適應以及動脈弓側枝循環代償后氧飽和度會逐漸恢復正常。如果不能恢復正常或肢端出現蒼白皮溫下降等,應及時拔出。另一個推薦就是盡量穿刺 非優勢手。
關于橈動脈的直徑,健康成人雙側并無差異,成人患者橈動脈遠端直徑的范圍為1.3 mm~3.6 mm(測量點位于橈骨莖突近端1cm)處,男性右側橈動脈直徑明顯大于女性 (2.47±0.57 mm VS 2.17±0.48 m) 。而紅色20號針外徑為1.1mm,藍色22號針外徑為0.9mm,對于一些細速動脈,就不要強求紅針了。
感染 動脈導管感染并不常見, 采取的降低風險措施包括使用無菌技術和全面屏障預防措施插入導管、使用消毒液(最常用的是洗必泰制劑,但必要時也可使用聚維酮碘或 70% 酒精)進行皮膚消毒,以及在不再需要時及時拔出導管。
出處:老李飛麻
AI深度學習
新青年麻醉AI高級版:列舉下動脈穿刺置管的幾個并發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