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好意思,我那天喝多了,現在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多謝你們及時把我拉上120救護車順利送醫,保障了我的生命安全。”近日,一場特殊的檢察聽證會在閔行區梅隴鎮黨群服務中心召開,這場聽證會由閔行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楊建鋒主持,主角則是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的急救員婁某某和滿臉懊悔的被申請人張某某。
“檢察+工會”為一線勞動者“撐腰”
故事回溯到2024年9月的一個夜晚,急救中心急救員婁先生像往常一樣接到急救任務后隨即前往現場。在轉運醉酒倒地的張某某時,突然被其踹中左側胸壁。
“當時疼得直不起腰”回憶起受傷瞬間,婁先生的聲音有些哽咽。他肋骨原本就有舊傷,這次的傷害加重了他的傷情,更讓他心寒的是,事后張某某態度冷漠,遲遲沒有等到張某某賠償。
作為一線勞動者,婁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閔行區總工會求助。這條線索依托“檢察+工會”協作機制,迅速流轉到閔行區檢察院。承辦檢察官翻開卷宗后發現,婁先生本身是農村戶口,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全家仍住在遠郊的自建房。
“事發后雙方始終未能達成和解,這個守護生命的特殊職業群體,自身被侵權受傷后卻陷入維權困境。”婁某某提交支持起訴申請,閔行區檢察院依法受理。
檢察力量嵌入社會治理末梢
審查期間,承辦檢察官多次與婁先生溝通,詳細了解案件事實與婁先生的身體、家庭狀況,通過整理案件材料,幫助其梳理相關證據,厘清案件事實。
為了更好從源頭化解糾紛,依托全市首創檢察體系化賦能基層網格治理機制,被申請人張某某所在社區網格的法治檢察員黎洪友收到移送線索后,主動和網格負責人對接,與居委干部共同向張某某明晰事理。
“檢察機關支持起訴案件不是簡單代替維權,而是搭建平等對話的平臺。”檢察官在走訪中了解到,申請人不僅需要經濟上應有的補償,更渴望對方賠禮道歉,獲得職業尊嚴的認可;被申請人雖懊悔卻困于溝通障礙。這種訴求錯位,恰恰需要檢察智慧來破局。
檢察官敏銳捕捉到案件背后關乎特殊職業群體權益保障的社會價值,針對婁某某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支持起訴一案在梅隴鎮黨群服務中心召開公開聽證。市人大代表,區總工會、區醫務工會、區醫療急救中心、梅隴鎮黨群服務中心、梅隴鎮羅陽新村第三居民區相關領導及居民參與旁聽。
聽證會上,雙方當事人就案件事實進行充分闡述,承辦檢察官、聽證員耐心疏導和釋法說理,幫助張某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真誠悔過。當雙方在聽證員見證下簽署和解協議,張某某當場支付賠償款,并轉向婁先生親口說“對不起”時,婁先生終于釋懷,他眼角泛淚:“沒想到檢察院會為我們這樣的普通人這么上心。”
近年來,閔行檢察院通過“支持起訴+公開聽證+多元共治”模式,依托閔行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聯系點,辦理了36起勞動者權益保護案件,推動形成了“工會發現線索+檢察介入調解+社會協同治理”的維權閉環。
原標題:《120急救員被被救者打了,這場聽證會講了什么……》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魯哲 通訊員 楊瑩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