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設的“中德花園”勞動實踐基地、校史德語講解實踐基地,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落成,首屆中德文化交流月開幕。
在落成和開幕儀式上,同濟中德工程學院“校園勞動創享計劃”發布,將通過專業實踐、主題教育和特色活動等模塊,以及“中德花園”、“校史德語講解員”示范勞動教育實踐崗位,引導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提升勞動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濟大學校史德語講解實踐基地”致力于為學生提供鍛煉德語表達能力、提升跨文化交流素養,為校史講解多元化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一批“中德花園”勞動實踐基地指導專家獲頒聘書。首批“中德花園主理人”代表、首批“校史德語講解員”代表獲頒工作銘牌,正式上崗。
同濟中德工程學院此前已面向“花園主理人”累計舉辦三期共超過60人次的培訓實踐,儲備了一批積極勞動、技術得當的建設骨干。面向“校史德語講解員”,邀請校史專家、語言學者對校史資料進行了嚴謹翻譯和考證,力求用最地道的德語展現同濟百余年發展歷程。今年,學院將此前已成功舉辦的四屆德國文化節,升級為首屆中德文化交流月,其間將舉辦第五屆嘉定校區“同德濟遇”德國文化節、德國文化嘉年華、“赴德留學”工作坊、德國企業代表面對面、“德劇夢工廠”展演、德文名著賞析等10余項特色活動,充分展現學院的辦學特色和國際視野。這些活動還特別邀請了多所附屬中小學有德語基礎的學生共同參加,有力推動學校大中小一體化思政教育走深、走實。
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實踐基地落成,旨在將勞動教育與專業實踐、特色勞動緊密結合,深化同濟對德教育合作交流特色,培養學生終身勞動觀念和實踐能力。
同濟大學高度重視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構建完善“五力協同”勞動教育體系,系統推進新時代人才培養。通過黨委統籌、部門協同的管理機制,制定專項培養方案,建立32學時必修課與特色實踐課有機融合的教學體系。實施“勞動教育賦能助力”計劃,將勞動教育融入種植實踐、創造性勞動實踐、知識服務型實踐、日常習慣養成實踐中,鼓勵學院制定院系勞動教育實施計劃,每學期支持約30項勞動教育實踐項目,打造“花開四濟”園藝種植基地等10余處校內實踐場域,力爭未來做到院院有實踐基地或實踐項目。組建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聘請勞模工匠、專家教授擔任指導專家,實施“勞模三進”工程強化課程思政。開發智能評價系統,建立學時積分制度和勞動教育數字檔案,通過課程建設、平臺拓展、資源整合,形成專業實踐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范式。
原標題:《同濟大學“中德花園”、校史德語講解勞動實踐基地落成》
欄目編輯:馬亞寧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