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比爾斯(DeBeers)撐不住了?
2024年,其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對戴比爾斯資產減記29億美元;鉆石批發價格在兩年內暴跌50%,庫存積壓高達20億美元。
叱咤130年、壟斷全球三分之一鉆石市場的行業龍頭,如今因培育鉆石的崛起被迫降價求生,甚至考慮出售核心業務。
這場危機的背后,其實根源在于一場由中國技術推動的產業變革,老美一點也沒防得住。
戴比爾斯的困境,本質上是遭遇“技術降維打擊”。
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將培育鉆石正式納入“真鉆”范疇,打破了天然鉆石長期以來的稀缺性神話。
河南柘城作為“世界鉆石之都”,憑借高溫高壓(HTHP)技術,將鉆石生長周期從億萬年縮短至數百小時,生產成本僅為天然鉆石的5%-10%,年產量高達600萬克拉。
河南的突破不僅體現在產能上。以本土品牌柘光為例,其D色級、VVS凈度的1克拉鉆石售價僅8000元,這一價格優勢直接削弱了天然鉆石的“情感溢價”。
“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晶體結構完全相同,但價格卻相差十倍,這太讓人意外了。”不久前,北京某金融公司高管王先生在柘光京東旗艦店定制了一枚鴿子蛋鉆戒,拿到實物后贊不絕口。
他笑著說道:“D色VVS級白鉆,西方天然鉆石品牌一克拉要價幾十萬,而柘光的培育鉆石一克拉只要8000元左右。所以我直接定制了5克拉的,還搭配了18K白金戒托,準備在結婚紀念日給妻子一個驚喜。”
消費觀念的轉變也加速了行業變革。中國年輕人興起“無婚鉆石經濟學”:2024年結婚率同比下降20.5%,但培育鉆石銷量卻以30%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攀升。消費者不再將鉆石視為“愛情象征”,而是用于獎勵自我、紀念特殊時刻。
數據顯示,隨著河南柘城鉆石關注度持續攀升,淘寶、京東等平臺上搜索“柘光”及其鉆石制品的消費者數量激增,不少人主動聯系品牌專屬顧問,咨詢DNA紀念鉆、1:1孤品復刻等特色服務。
柘光專屬顧問透露:“我們的用戶超7成來自一二線城市,他們熱衷個性化定制。多數客戶在了解鉆石報價和定制流程后,半小時內就能確定款式并支付定金。”
這種“悅己消費”趨勢,徹底動搖了戴比爾斯百年營銷所構建的“稀缺敘事”。
面對中國品牌的沖擊,戴比爾斯的應對措施收效甚微。2023年,其核心利潤僅剩7200萬美元,2024年更是直接虧損2500萬美元。為清理20億美元庫存,戴比爾斯將毛坯鉆價格下調10%-15%,創歷史最大降幅,并大幅縮減競拍買家數量。
但市場反應冷淡,拋光鉆石價格逼近成本線,經銷商拒絕高價采購,公司不得不再次將2025年產量預測下調20%。
在絕境中,戴比爾斯采取兩大策略:押注印度市場與重塑天然鉆石價值。一方面,與博茨瓦納續簽采礦協議至2054年,并加大對印度蘇拉特鉆石加工中心的原料供應;
另一方面,關停培育鉆石品牌Lightbox,試圖通過減產和營銷“天然鉆石稀缺性”提升價格。然而,這些舉措反而適得其反。
印度雖占據全球90%的鉆石切磨產能,但其80萬工匠的日均薪酬不足2000元,低成本優勢反而加速了培育鉆石的規模化生產。此外,戴比爾斯曾在2018年推出低價培育鉆石品牌,如今又退出該領域,這種前后矛盾的決策,反而為中國品牌讓出市場空間。
盡管戴比爾斯日漸式微,但其百年積累的渠道資源仍不容小覷。該公司控制著博茨瓦納50%的鉆石產量,并與印度保持深度合作,短期內仍可通過行業規則制定、游說等手段維持市場地位。
例如,美國寶石貿易協會(AGTA)已禁止展會展示培育鉆石,試圖維護天然鉆石的高端形象。中國品牌同樣面臨挑戰。雖然中國掌握全球90%的培育鉆毛坯生產,但90%的切磨環節依賴印度,導致定價權受制于人。
此外,國內鉆石切磨工人僅2000人,且平均年齡偏大;而印度擁有80萬熟練工匠,憑借成本與經驗優勢持續壓縮中國企業的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國際巨頭正將培育鉆定位為“廉價時尚飾品”,試圖阻礙中國品牌向高端市場發展。
不過,中國產業鏈正在積極破局。柘光等品牌通過“零碳工藝”“文化定制”打造差異化競爭力;中南鉆石、豫園股份等龍頭企業加速布局自主切磨產能,力求打通“毛坯-加工-品牌”全產業鏈。
這場由技術驅動的產業革命,有望讓“河南鉆石”成為全球珠寶行業的新規則制定者,老美恐怕腸子都悔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