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耳機都是最受歡迎的形態。入耳式耳機音質更好,一般帶主動降噪功能的也都是入耳式;半入耳式佩戴起來更舒服,不需要將耳帽深入耳道,不過運動跑跳的時候容易松動脫落。兩者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很多朋友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老牌音頻廠商漫步者最近推出的Lolli ANC舒感降噪耳機,就把這兩種形態的優勢巧妙地結合到了一起。
漫步者Lolli ANC延續了半入耳式形態,但在造型細節方面做了不少優化,腔體和耳機柄之間形成55.5度黃金傾斜角度,更符合國人的耳部形態。加之單耳4.4克的重量,佩戴起來牢牢的卡在耳蝸當中,既不用像入耳式那樣深入耳道,又能避免運動的時候松動掉落,長時間佩戴也不會給耳朵造成壓迫感。
硬說是“宛若無物”多少有些夸張了,但戴起來確實沒有什么異物感,尤其是夏天戴著耳道里不會潮濕悶熱。再加上IP54級防塵防水,不管是運動跑步出汗、陰雨天被雨水淋濕、或者放在洗漱臺上打濕,都不必擔心進水損壞。
整個耳機的設計調性將內斂和時尚拿捏的恰到好處,我手里的“星光金”配色以奶白色為主,耳機柄外側拼接一塊高光金色蓋板,顏值不亞于千元耳機。收納倉和耳機為同色,盒蓋和盒體分別采用亮面和霧面磨砂工藝,通過不一樣的質感打破單調的設計。
音質方面,漫步者Lolli ANC采用13毫米PU+PEEK+LCP三復合強磁單元,本身就具備解析力和響度方面的優勢,搭配聚能導聲結構,對動態氣流做到精準的調控,提升中高頻表現,以此來補齊半入耳式耳機的音質短板。同時還加入了自適應低頻補償算法,通過實時監測耳機的佩戴貼合狀態,對因為佩戴密閉性流失的低頻能量進行修復,再加上自研等響度算法,不管音量高或低、佩戴松或緊,都能動態平衡頻響曲線,準確的呈現出聲音的細節,使其更符合用戶的最佳聽感。
雖然我并非專業的HiFi玩家,不過對音質也算是有所追求,而漫步者Lolli ANC的表現并沒有讓我失望。就以蔡琴的《渡口》來說,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面鼓部分的低頻澎湃有力、富有彈性感,這也得益于大尺寸復合單元的優勢。同時,人聲部分清澈明晰、琴弦和鼓點等樂器聲節奏干脆利落,并沒有受到低頻的影響變得很“悶”,對曲子中的聲音起伏表現的“抑揚頓挫”。
它的音質表現和入耳式并沒有太大差距,反倒是喇叭開孔不直接朝向耳道,音量調大以后沒有那種刺耳的感覺。日常用來聽歌、看電影或者玩游戲都足夠用。另外它的低延遲游戲模式也很實用,玩游戲和看電影的時候能夠保證音畫同步。
除了好的音質之外,漫步者Lolli ANC還加入了入耳式專屬的主動降噪功能,并且還是自適應降噪,能夠根據佩戴狀態和環境噪音自動匹配到合適的降噪深度,既保證了降噪效果,又平衡了耳壓。上下班通勤坐班車的時候打開降噪,周圍環境中的聲音基本被過濾下去七八成,完全可以給自己營造出一個安靜的聆聽空間。而在辦公室或者家里使用,也可以打開環境音模式,就能避免聽不到同事或者家人說話了。
在主動降噪之余,漫步者Lolli ANC還支持ENC通話降噪和寬頻語音還原,依靠兩個麥克風和ENC降噪算法協同工作,過濾掉環境噪音和風噪,和前面的主動降噪相配合,就可以在嘈雜環境下安靜的接打電話或者視頻會議。
作為生活、工作全場景適用的耳機,漫步者Lolli ANC還有很多實用的功能集成在APP里。比如預設有多種音效風格,滿足不同用戶的聽感偏好;和國際友人通話的時候,可以通過AI翻譯功能實時翻譯,支持21國語言,解決不懂外語的窘境;打開入耳檢測以后,摘下耳機自動暫停播放、戴上耳機自動回復播放……等等。
入手漫步者Lolli ANC將近半個月,它給我的印象就是一款“水桶型”的藍牙耳機,既兼顧了顏值和佩戴舒適度,又有著不遜色于入耳式的音質和主動降噪表現,還有通話降噪、21國語言實時翻譯、低延遲游戲模式和雙設備連接,再加上單次7小時、綜合35小時的續航,作為主力耳機使用再合適不過了,果然還是老牌音頻大廠靠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