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4秒,汶川發生里氏8.0級強震,撼動大地,震波環繞全球六圈,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毀滅性損毀。69227個生命戛然而止,經濟損失高達8451.4億元。這場災難,不僅震碎了城市,也撕開了建筑抗震體系的空白,特別是機電系統在地震中的系統性脆弱首次被嚴峻揭示。
彼時,國內尚缺乏完整的建筑機電抗震技術體系,標準、設計、產品均處于初級階段,系統防震能力幾乎為零。在這場浩劫之后,置華機電以科技報國為己任,率先切入建筑機電抗震領域,開啟了從標準構建到技術創新的系統化探索。
標準奠基:推動中國建筑機電抗震從0到1
2009年,置華聯合行業專家正式發起《建筑機電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國家標準的立項工作。此后近八年,置華組織完成大量地震案例調研與結構受力分析,系統歸納機電系統在震動作用下的失效模式,積累海量實驗與實證數據。通過嚴密論證與技術攻堅,2014年10月,該規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585號公告正式發布,并于2015年8月1日全國強制實施,成為中國建筑機電抗震的里程碑式基礎規范。
科研驅動:構建建筑抗震技術核心能力
為推動規范落地和技術升級,置華不斷加碼研發資源。2016年,公司獲評“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并聯合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共建“全國建筑機電工程抗震技術研發中心”;同年,又與深圳大學軌道交通學院攜手成立聯合實驗室,建立起涵蓋力學仿真、結構優化、材料測試等多維技術平臺。2017年,置華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榮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技術硬實力獲得權威認可。
智能平臺:打造國內首個機電抗震云計算系統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置華正式發布中國首個建筑機電抗震云計算平臺。該平臺以GB50981標準為核心算法基礎,集成結構力學、節點建模、加固計算、方案輸出等多維模塊,能夠實現加固點智能識別、一鍵生成抗震設計方案,同時支持設計院、監理單位、業主及質檢機構間的數據實時同步與協同。平臺現已覆蓋60%以上設計行業用戶、90%以上工程應用用戶,成為建筑抗震數字化應用的行業首選,成功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廣泛應用:參與重點工程構建科技防線
依托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置華機電廣泛參與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涵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長沙地鐵、廣州國際演藝中心、喀什科技創新中心、云南華僑城等多個高等級項目,提供全流程抗震設計與實施服務,確保建筑在極端災害條件下的系統穩定性與安全性。
品牌進階:專精特新,鑄就專業典范
2023年,置華在深圳市250萬家中小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這不僅是對置華深耕細分領域、技術持續迭代的高度肯定,更標志著企業在專業化、系統化、智能化抗震技術路徑上的進一步突破。
展望未來:以科技構筑建筑生命線
從災難覺醒到行業規范,從平臺創新到廣泛應用,置華機電始終堅持以科技為核心驅動,構建城市安全韌性。未來,置華將持續加大技術投入,完善產品體系,推動智能化抗震解決方案在更廣泛場景中落地生根。讓“地震來臨,不再恐懼”不止是一句愿景,而是扎實可行的科技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