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靈感來自“玉淵潭天”。“玉淵潭天”團隊之前聯系,小鎮沒有及時看到,以至于好友申請過期,感到特別遺憾,如果“玉淵潭天”團隊看到,很期待多多交流。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啟后,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一股聲音認為中美又要和好了、中國要妥協了,這種期盼過于強烈,以至于嚴重忽略了官方顯而易見的態度。
昨天中美開始首次接觸,這又引起一些人的幻想,覺得中國會像2018年那樣對美妥協,簽訂所謂的“第一階段”協議來換取特朗普降低對華關稅。
比如小鎮就看到某211、雙一流大學校長就認為“中美關稅談判的第一階段協議可能會在一年之內達成”,還認為“最終談判的方向會回到‘做大蛋糕’的角度,即回到互惠互利的基礎上來”。
小鎮查了下這位校長的學術和工作背景,不出所料是經濟學這類人文社科類,在美國獲得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還是僅僅局限在經濟角度去分析,以至于沒搞清楚,現在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貿易、關稅、經濟已經是次要因素,兩國更關注的是全球秩序的重構。
這就是西方經濟學將政治剝離導致的認知局限,在和平、常規環境下,還能適用,一旦秩序發生顛覆性變化,預判一定錯誤百出。
小鎮猜想,這位校長認為一年內達成所謂的第一階段協議,純屬照搬2018年第一輪,但小鎮很不理解:2018年都用了22個月才達成第一階段協議,這一次為什么一年內就可以?又憑什么認為會有所謂的“第一階段協議”?
2018年貿易戰烈度要比現在小得多,中美雙方關注的問題也比較具體、集中,而且貿易戰爆發之后,中國非常主動,兩位大員一個月內先后訪美。
畢竟2018年貿易戰太突然了,對當時的中國來說,很多國內改革還沒有完成,軍隊現代化建設才剛剛啟動,事關國家安全的種種工作還沒有開展,做好與美國全面博弈的準備。
比如房地產泡沫危機、金融無序擴張以及能源、糧食、供應鏈、物流等等都沒有做好準備,就算要反制美國,當時也沒有形成反制體系。典型的就是稀土,理論上中國可以用稀土反制美國,但那時候國內稀土開采、加工、出口非常混亂,根本管不住,更不要說這幾年才剛剛成形的相關反制法律、反制清單等制度性安排。
但就算在這種情況下,也用了整整22個月才簽署了第一階段協議。
對比2025年和2018年。
首先,特朗普以及他的團隊乃至美國精英階層,仍然沒有清醒的認識到中美之間實力對比的歷史性變化,仍然自以為可以從實力和地位出發比中國低頭。
雖然2021年拜登已經吃癟,但特朗普可能認為自己比拜登強,拜登做不到的,他能做到。
但實際上,就算在軍事上,美國也已處于下風。
注意小鎮不是說中國在軍力上已經可以超越美國,關鍵是中美兩國軍事建設的目標不同。中國是防衛反擊、確保自身利益不被侵犯,而美國是全球布武、維護霸權,這就意味著中國只需要守住中國本土,進而維護周邊地區安全與穩定,并且在全球關鍵位置確保軍事存在以作震懾,這就足夠了。
比如2022年塞爾維亞面臨危機,關鍵時刻中國4天內22架次運20,為塞爾維亞提供了關鍵支持,運過去什么不重要,關鍵證明了中國的遠程戰略運輸能力和支持塞爾維亞的決心。
還有今年4月19日,中國由運油20、殲10C、空警500組成了完整空中編隊,一路飛過多個國家抵達埃及,并與埃及戰機混編,一同飛過埃及古老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編隊保持低空飛行,還來回飛了兩遍,給全球游客留下充足的拍照、攝影時間。
這次編隊飛行,警告某些國家不要鋌而走險,不要試圖染指西奈半島,在中東危局中,極大穩定了埃及局勢。
那時,殲10C還不被關注,還有人質疑殲10C的戰斗力,畢竟去年珠海航展,殲10C才混到一個塑料布,甚至停在角落都沒人看守,隨便看、隨便拍。
那么印巴空戰的碾壓性優勢,中國空軍的震懾力就很強了。
簡單地說,中國目前階段要做的是拒止,而非主動進攻;反觀美國,日益萎縮的制造業以及更加嚴重的腐敗,導致美軍裝備更新緩慢,大量裝備將在未來5年集中退役,再加上美國快樂教育和50歲以上工程師的集中退休,不僅導致美國研發能力嚴重萎縮,還令美軍征兵變得困難。
航母就是典型,目前在太平洋上只剩下一艘原定今年退役的老舊航母,下一代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下水12年了,還沒有形成戰斗力,而目前看,就算再過10年,也很難形成戰斗力,這是美國錯誤且落后技術導致的惡果。
至于科技、經濟、全球影響力等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歷史性顛覆。中國總體實力確實仍然弱于美國,但全世界公認,中國已經可以與美國并列,對全球其他國家而言,中美實力的差距可以忽略。
但特朗普已經是美國年齡最大的第二任總統,認知很難更新,這是人的天性,并不會因為他是總統而有所不同,甚至恰恰因為特朗普是總統,還是美國小布什之后最強勢的總統,導致沒有任何人敢反對他,于是特朗普已經陷入了一個精心構筑的信息繭房。
所以特朗普還在按照2018年的經驗,認為中國一定會低頭、一定會主動聯系他,甚至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的時候,可能心里還在美美的想著一會接到中國的電話,該說什么。
但是,很顯然,2025年的中國已不可同日而語,7年來,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2025年對美反制,動作非常干脆、態度非常堅定,充分證明中國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預案,預料到了特朗普可能采取的任何做法,哪怕最小概率、最愚蠢的方式都預料到了。
自然,我們不可能有任何妥協,更不會讓渡利益,正如“玉淵潭天”所說“中國利益不容侵犯,是中方同意談的基礎”。
但特朗普不清醒,國內有些人也不清醒,還以為是2018年。哪怕這次巴基斯坦對印度實現碾壓性空戰勝利之后,國內仍然有人暗戳戳的質疑巴基斯坦夸大、造謠。
對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小鎮可以非常明確的說:中美關系不可能回到過去,就算緩和,也不過是暫時的,長期看,在中美博弈拿到最終結果之前,要做好中美關系持續惡化的準備,脫鉤斷鏈也不是不可能的。
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充分的準備,以斗爭求勝利。
這是一場戰爭,戰爭總要有犧牲,不可能顧忌盆盆罐罐就妥協,妥協只會導致更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心氣一旦泄了,國家崛起的大勢就會被打斷。
后人如何看?史書如何記?
總之,相比2018年,2025年中美已經進入全面博弈,全面加強的關稅戰不過是開胃菜,更關鍵的是全球秩序和中美地位的重新定位,還涉及到貨幣與匯率、科技與產業、前一輪貿易戰恩怨糾葛、文化與傳播等等領域,更不要說經濟之外的國際政治、外交乃至安全等等事務。
要談的太多了,別說一年,兩年能達成初步意向就很不錯了,頂多在一些具體、不敏感的領域初步達成一些具體的、小的協議,以作緩和。
中國已經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中美實力差相比2018年大為縮小,中國怎么可能妥協?而中國不妥協,特朗普也不可能輕易放棄,否則他的地位就會受到嚴重威脅,特朗普的反對者只是被壓制而不是消失了。
從這次接觸也可以看出,事前中國一再表示沒有與美國進行任何接觸,特朗普在說謊。
而且這次接觸,中美雙方都很低調,兩國公開的報道都是說訪問瑞士,順便,注意是順便進行接觸。
比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介紹的時候,先是說9日到12日訪問瑞士,與瑞士方面舉行會談,然后才說訪問瑞士期間,何副總將作為中美經貿中國牽頭人,與美方牽頭人貝森特舉行會談,緊接著又說12日至16日將訪問法國。這是一種非常淡化的姿態,也說明根本就沒指望進行有效的商談。
所謂的接觸,不過是雙方在一個正式場合,把各自的要求、態度、底線、紅線等等介紹一下,基本是各說各話,做好會談紀錄以備存檔,也就僅此而已。
甚至正因為第一次接觸注定無法取得實際效果,接下來特朗普為了達成目的,很可能會進一步激化沖突,繼續搞所謂的極限施壓。
還要注意一件事,就在5月9日,也就是中美接觸開始前,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組織7個部門召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現場會,部署后續具體工作,會議提到“國家對鎵、鍺、銻、鎢、中重稀土等戰略礦產實施出口管制以來,部分境外實體與境內不法人員相互勾結,不斷翻新走私出口手法,試圖逃避打擊”,還點名了“偽報瞞報、夾藏走私、‘第三國’轉口”等三種典型規避手法。
這顯然也不是要跟美國緩和的姿態。
還有很多非常具體實際的動作,而且不僅中國在推進,東南亞等國家也在加強。
比如東南亞各國近期調整原產地核準,從原來由非官方開具轉為政府部門直接掌控,這顯然有利于中國商品轉口美國。
還有4月周邊會議和出訪東南亞后,中國加強了在東南亞等周邊的布局,首次強調安全協作。參見《》。
經貿和區域貨幣合作方面,也加速推進。5月4日至5日在意大利米蘭舉行了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要特別注意,這次會議宣布把沉睡十幾年的清邁倡議機制做實,包括在清邁倡議多邊化下新設人民幣等可自由使用貨幣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還宣布探索并完善清邁倡議機制資本實繳方案。這個實繳特別特別重要,意味著東盟與中日韓之間的區域貨幣協作進入新階段,可以理解為東亞-東南亞的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在海灣,上海黃金交易所也宣布設立沙特金庫用于海外直接交割,目前這一做法在網上被解讀為人民幣與黃金掛鉤、石油人民幣等等,這種解讀太夸張了,但也可以看到中國在非常有節奏的推進各項工作。
各個領域都在進行中美全面脫鉤的準備。
而且4月的進出口數據也證明,特朗普的關稅戰不過是紙老虎。以人民幣計價,4月中國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5.6%,出口增長9.3%、進口增長0.8%,注意這是歷史同期第二高的增速。
而東南亞國家進出口增長更快。這足以證明,無論特朗普嘴上說的多兇,美國人的需求還是壓不住的,就算要承擔關稅成本,該進口還是得進口。
美國特別在意的芯片和人工智能也正在發生非常不利于美國的變化。
5月8日,美國國會舉行了人工智能聽證會,最關注的就是中美人工智能實力對比,美國頂級AI公司從各個角度分析,最終結論是美國領先優勢岌岌可危,呼吁美國政府放開管制。
OpenAI的奧特曼認為美國大模型仍然領先,但優勢的時間窗口并不大,如果想要保持領先優勢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影響力和巨大收益,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要過度監管,以維持美國創新文化。奧特曼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表態,他認為人工智能不是什么高深的火箭科學,要避免犯低級錯誤。
美國兩院院士、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則從芯片角度分析,認為美國處于領先位置,中國在使用尖端技術上受限,但實現目標的方法不止一種,即使沒有最先進的芯片,也可以完成很多事情,認為根本不用討論誰先進誰落后,中國正在快速追趕。蘇姿豐跟奧特曼一樣,認為必須保障美國企業的創新能力,要求美國政府制定穩定、一致的政策支持,讓美國企業專心做事。
美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CoreWeave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英特拉托則從物理基礎設施和軟件角度分析,同樣認為美國仍然領先,但在構建大型算力設施方面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審理流程復雜、項目建設周期長等等,如果不能及時完成算力建設,會限制AI的發展,進而影響美國持續領先。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則認為中美競賽持續焦灼,誰的技術能在全球范圍被更廣泛的采用,決定中美競賽的勝負,提到18%的人生活在中國、4%住在美國、78%住在其他地區。還舉例中國主導5G的案例,認為誰先一步進入市場,就很難被取代,要求在合理監管下推進技術出口,重建全球信任機制,尤其中國影響極大的非洲地區。
參會代表說的很委婉,批評之前,先得強調美國仍然領先,但實際觀點非常清晰。
這個聽證會的背景是,拜登離任前搞了人工智能芯片全球分級管理法案,參見《》,這個法案將于5月15日生效,而特朗普打算撤銷這個法案。
這當然不是放松對中國的打壓,只是美國人已經發現,如果繼續搞所謂的全球分級,只會引起全球各國的不滿,還會對美國芯片和人工智能產業帶來極大打擊,反而幫助了中國芯片和人工智能的崛起。
美國人還注意到,自2023年以來,馬來西亞柔佛的數據中心正在急速擴充,目前已經有22座數據中心在運營,還有8座在建,馬來西亞哪來的這么大的算力需求?到底誰在使用?這應該不難猜。
大體就這么個情況,看完這一篇,應該能夠對中國取得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等一切戰的最終勝利有充分信心,甚至可以說,特朗普發起這場荒唐的關稅戰,反而給我們提供了戰略級的機遇。
4月實踐證明,進出口不降反增,甚至今年順差可能會創造歷史新高。
既然如此,除非特朗普承認錯誤,全面回退到4月2日以前,否則何必妥協,慢慢談嘛,我們又不急。
其他文章推薦
如果喜歡,還請點贊、“在看”和關注吧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發現“大樹鄉談”
備用:大樹鄉談2022、大樹鄉談2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