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成都日報錦觀
不打針不輸液 用數據分析助患者減重
減肥門診護士正為患者進行身體數據的初步測量與評估。
2024年6月開始,國家衛健委會同多部門聯合啟動為期3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隨著體重管理年推進,醫院中部分護士的工作內容漸漸發生改變,他們從傳統的護理工作中脫離出來,加入針對肥胖人群的篩查、監測、回訪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中,通過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為減重助力。
隨著體重管理門診增加,護理工作到底發生了哪些新變化?連日來,在“512”國際護士節即將到來之際,記者走進體重管理門診,與那里的護士們聊了聊。
5月7日上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胃腸微創中心主管護師蔣秋白正在門診的代謝室為患者進行身體數據的初步測量與評估。記錄身高體重、操作機器進行人體成分分析、輔助患者完成心功能、肺功能測評……很快,一張寫滿數據的表格從打印機中“吐出”。“這個就是您身體的初步數據,拿著報告單從這邊出去,找醫生問診就行。”蔣秋白一邊叮囑患者,一邊為其指路。
2005年從學校畢業成為一名護士,2018年開始接觸體重管理,如今,蔣秋白已經在體重管理相關崗位工作了7年,工作內容從曾經的常規打針輸液變成了數據收集與分析。她告訴記者,體重管理的護理涵蓋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跟蹤與管理。
院前,收集患者體脂、心肺等身體數據,結合患者病情、病史、日常行為習慣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方案;院中,關注患者情緒低落,了解飲水量、活動量等指標,幫助其逐漸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院后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居家護理干預,確保減重有更好的長期效果。
診療效果“可視化”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全科醫療科主管護師李俊英2022年加入體重管理相關項目,每天除了要完成常規的打針輸液治療任務外,還要空出部分時間,為“胖友”提供體重數據收集、分析,健康體重宣教等護理服務。“兩部分工作的內容確實有很大差異,但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患者,和輸液用藥后患者逐漸康復一樣,看著他們的體形瘦下去,偏高的數據回落到正常,同樣會帶給我很強的成就感。”
減重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全流程管理使得護士陪伴患者的時間線一拉就是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在體重管理門診,護士與患者之間有更深的感情鏈接,獲得感也會來得更強烈。“體重、體形改變,我們是助力者,也是見證者,很多患者瘦下來后精神面貌變好了,也越來越自信。”蔣秋白說,“患者的這些變化讓我們的工作成效‘可視化’,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倍感振奮。”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胡瑰瑋 文/圖
全程跟蹤護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