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圈子”文化在年輕人中愈發盛行,許多人因興趣結識而成為好友,大家對于“同好”也總是會不自覺地多些信任。然而,這種信任卻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混進“圈子”實施詐騙。令人震驚的是,即使是高智商的北大學子,也未能幸免于難。2024年,一起涉及全國多地的“跑圈”詐騙案告破,14名北京大學學生聯合報案,最終讓“跑圈第一騙”林某落入法網。
2024年4月11日,北京大學在讀的小敏在學校中長跑微信群中,看到一位同學轉發的某品牌耳機測評活動,隨即通過該同學添加了林某的微信。林某聲稱,耳機測評活動不收費,但需要先繳納1099元押金,測評結束后會退回押金并贈送耳機。小敏信以為真,把押金轉給了林某。隨后,林某又向小敏介紹,秦皇島和蘭州的馬拉松配速員都缺額,他可以幫小敏報名,但需要先交699元和899元作為配速員免費裝備的押金。
配速員,又稱“兔子”,是馬拉松賽事中經驗豐富的跑者,他們控制速度和節奏,帶領選手奔跑,通常能享受免費賽事名額和高質量裝備等福利。這些條件對跑者極具吸引力,小敏也不例外。出于對“圈里人”的信任,小敏絲毫沒有懷疑,轉賬并提供了個人資料。然而,小敏一直沒有收到耳機,也沒有收到馬拉松組委會的配速員入選通知。林某以各種理由搪塞,后來干脆不回復消息。小敏察覺不對勁,向耳機品牌方和馬拉松組委會確認,卻得到“從未組織此測評活動”“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招募配速員”的答復。小敏在與其他同學溝通后,發現竟有14名同學有相似經歷。于是,他們在4月21日整理了轉賬憑證、聊天記錄等證據,前往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報案。
兩天后,警方在浙江杭州將嫌疑人林某抓獲。2024年7月,案件被移送至海淀區檢察院審查起訴。面對多人遭遇小額詐騙的調查取證難題,檢察院及時介入,聯合公安機關對被害人的受騙金額進行逐一核實。經查,林某虛構了配速員資格、耳機和跑鞋測評渠道,騙取的押金全部用于個人揮霍。2024年4月至案發,林某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虛假消息,騙取小敏等14名大學生共計33864元。
林某起初并不認罪,試圖混淆視聽,聲稱自己只是“能力不足”未能幫被害人搞到參賽名額。然而,檢察官多次釋法說理,最終使他如實交代罪行,認罪認罰,并全額退賠了受害人經濟損失。
然而,案件并未結束。檢察官發現,林某可能在多地作案,甚至詐騙了馬拉松賽事贊助商員工。2023年11月,林某自稱杭州馬拉松賽事招商負責人,添加了無錫馬拉松賽事贊助商員工呂先生的微信,并以能提供參賽名額為由,騙取呂先生85500元。呂先生多次催促,林某卻始終推脫,未提供名額。2024年3月,呂先生在網上看到眾多網友對林某的曝光后報案。此案與小敏等人被詐騙案并案處理。
林某從2020年開始便以押金方式給別人提供馬拉松參賽資格,起初他確實有渠道獲取參賽資格,但后來發現收益可觀,便開始虛構名額騙取報名押金。受騙人多是經同學、朋友或同事介紹認識林某,出于對熟人的信任,相信了他的“官方身份”,進而被騙。
最終,林某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們,無論學歷多高、智商多高,都可能在信任的盲區中被欺騙。在“圈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們更應保持警惕,不輕易相信未經驗證的信息,尤其是涉及金錢交易時,更要謹慎核實對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實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