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兵,字山泉,石苦齋主人,1983年出生于湖北省鐘祥市,自幼受其家風熏陶,秉承家學研習書畫,2006年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獲碩士學位。2015年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后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張立辰中國寫意畫高級研修班,師從張立辰先生。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張立辰中國寫意畫高級研修班畫家
北京鳳凰嶺書院張立辰工作室畫家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
江西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
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江西省畫院特聘畫家
江西省美術館專職畫家
湖北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
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鐘祥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的寂寞之道
真正與藝術結緣應該是我上初三那年,是受一位同窗好友的影響,他很小就開始學習美術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他放在抽屜里的一張靜物素描,當時很為之震驚。平時并不起眼的瓜果瓶罐卻被他用單色鉛筆塑造的如此真實生動,我看了很久,也想了很多,后經他介紹,我也報名加入了他所在的那個業余美術培訓班盡管小時候無所事事的我會情不自禁的用瓦片、樹枝、粉筆在地上信手涂鴉,畫一些小人、鳥獸、汽車、飛機、坦克...........但那些年畢竟是信手涂畫,而當面臨擺放講究的景物,要準確的表現出它的形體位置空間,我束手無策了。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使出渾身解數,終于完成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張素描作業,至今我任然完好無損的保存著。因為那張作業是我藝術生命的起點,是我邁進藝術殿堂的第一步,我會永遠將它珍藏。
高中時期,我一直在藝術班學習美術專業,盡管在學習過程中我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我沒有放棄,勇敢的面對,堅持了下來,其實,在那時我就知道藝術對真正的求藝者就是一張敬仰。2002年我考入了江西美院,繼續追求者我的藝術夢想,大二分專業了,經過反復斟酌考慮我毅然選擇了雕塑專業。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會選擇和泥巴打交道,但我更清楚每當我用沾滿雕塑泥的雙手捏塑不同造型時,心中是無比舒暢愉快的,總是被一種巨大的力量吸。如果能成功地用我手中的塑泥,將我的種種感受凝固與形象之中,我就感到最大的欣慰和滿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事業,小時候長輩和老師都會問我長大了想干什么,我都會不假思索地說:當兵、開車、做醫生..........。如今、就像當初我選擇雕塑專業一樣,很多事情都不在自己的意料之中,2006年我畢業留校成為了一名教師。所謂師者,就要傳道受業解惑!然而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老師,需要不斷給自“充電”,加強專業素質,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我為之努力探索著,在教授學生的同時,自己的專業水平也逐步提高,也許這就是教學相長的緣故吧。我的業余時間除了雕塑創作以外,便是鐘情于中國書畫了,就像我鐘情于太極拳一樣。它們都是講究氣韻的,氣是水,是生命。韻是墨,是運動。都講究心靜,只有平心靜氣,才能達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它帶給我的是“筆情墨趣,筆精墨妙”,是線的軌跡形成的韻律,是用筆提案轉折形成的力度,是運籌筆墨時的快慰,在“筆墨交融、筆走龍蛇”的玩味中,我得到的是美的享受。
08年夏天,我辭去了教師的工作,懷揣著那個純真而虔誠的藝術信仰,孤身一人來到了首都北京,繼續追尋我的藝術夢想。人的一生當中都會遇到一些貴人,他們就像一座座燈塔,在你迷失航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停止不前時給你鼓勵和鞭策;在你遇到困難時給你鼓勵和幫助。在我來京近八個春秋里,到了許多老師熱情的指導和教誨,“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諸師育我恩,在此我將永遠不忘!只有經歷了生命的艷陽高照與陰雨連綿,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完整的生命感悟。沒有苦難的生命終究是單薄和膚淺的,是不可能有厚度和深度的。有人愿意浮在水面,而有人更愿意根于泥土,我更愿意選擇后者。在簡樸、純真的狀態中平靜的去生活去創造。
真正投入藝術中的人,才能夠真實的感受到這是一個需要嘔心瀝血并且很傷腦筋的行當,一個人,一旦選擇了這樣的生活,他將有可能日日獨處小屋,忍受于白紙黑墨、泥巴、石膏對話的孤獨,忍受背對外面精彩世界的寂寞,忍受在大展中落選的無法言語的痛苦..........每當我在藝術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一個畫家曾經說過:“繪畫是值得全身心投入的藝術形式,雖然成長過程伴著痛苦的思考,雖然創作中總有靈感枯竭的困擾,但你真正投入其中時,才能擁有創作帶來的快樂,才能領會什么叫渾然忘我。”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藝術是一條充滿艱辛而又無比漫長的道路,好比負重登山舉步艱難。是一種成功————失敗、失敗————成功里循環往復的。藝術家最大的敵人是寂寞,伴隨藝術家一生的是忽冷忽熱的觀眾、讀者,還有深深的孤獨,我的生活亦是如此。換言之,世間德換了悲傷,半是社會所加,半是吾等自取,如果說社會所加的一半是我們一時無法改變的,而另一半則是我們自己可以自主沉浮的。“至譽無譽”老子這句話對我們是有啟發的,在繪畫中如果一味本著功利的目的,反而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又如明代大儒吳康奇所言:“凡遇不得意事,試取其更甚者譬之,心次自己涼爽,此降火最速之劑。”事實上,并不是生活虧欠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以至于忽略了生活本身。因此,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是一味的去埋怨,而是自己走出心靈的“廢都”,走向理想的祭壇,去營造心靈世界的“綠洲”。在藝術追求中,應不急不躁,不走“捷徑”,不急功近利,以坦蕩的胸懷,純真的心靈,上下求索的精神去攀登藝術高峰。即便在藝術上成不了什么氣候,但可求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平衡,也就足矣了!
彌香之醇酒,不為口號,只為目標。我輩才疏,未能學貫古今融匯中西,然則我輩心存浩淼之廣宇,敢作敢當,若“初生牛犢”不為世俗所拘............我輩年輕,但我輩愿做“彌香醇酒”之酒曲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古文兵自署
藝術家最終的創作,皆是來自于自己的情感、內心、對生活的感悟,古文兵在當下喧囂的環境中,能夠堅守本心實屬難得,觀其作品,無不透露出一種純粹自然的赤子之心,遍訪名山大澤,師古人,師自然,師本心。作品的感染力總是能讓觀者深入其中,回味無窮。
古文兵寫生
古文兵寫生
古文兵寫生
古文兵寫生
古文兵寫生
古文兵作為八零后藝術家的中堅力量,善書畫,在雕塑領域的造詣頗高,自幼研習書法,法百家之所長,并以書入畫,成績頗豐,在歷年各項學術展覽中引人矚目!
古文兵與導師張立辰先生
古文兵與韓美林先生
古文兵與龍瑞先生
古文兵與吳為山先生
古文兵與靳尚誼先生
古文兵與康寧先生
古文兵與蔣彩蘋先生
古文兵與梅墨生先生
古文兵的花鳥畫傳承了先賢的章法和筆墨,遠學徐渭、八大、吳昌碩、齊白石,近學張立辰先生。他們個性有別、風格迥異,都是對傳統寫意畫深刻的理解和具有鮮明的個性面貌,也深深影響著古文兵的人格與畫風。古文兵受徐渭、八大、吳昌碩、齊白石、張立辰大寫意繪畫影響,這些大家畫題材頗為廣泛,在花鳥、山水、人物等諸多領域皆有自己的創見與發想,道釋、儒流、仕女無不涉獵,特別是在畫作中所映現出的氤氳超逸之氣與曠遠高尚之趣,正大和平與清微淡遠的人生氣象與襟懷,正契合了中國畫高深的底蘊。
古文兵在中國美術館
古文兵在中國美術館
古文兵在人民大會堂
古文兵繪畫立根于傳統,關注繪畫與當代人們生存狀態的關系,潛心研習大寫意花鳥畫十余載,作品既有傳統文化精神,又有個人繪畫風格,師古而不泥古,古文兵的筆墨不媚俗,避免了時代的浮華,散淡中帶著詩意。古文兵在大寫意花鳥畫領域不斷探索與開拓中,終將邁出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