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中名著閱讀文章改為“二選一”后一篇名著的分值高達10分且呈交替考查規律,今年按規律應該是考《論語》了。從海淀區“一?!?、“二?!背鲱}情況看,文言文材料分成了三篇,第三篇內容較長,高考出現這種形式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作為高考語文試卷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名著閱讀和文言文一直是不少考生和家長關注的重點,那么這兩種題型在今年模擬考中有哪些新變化?考生在最后沖刺備考階段又該注意什么?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語文教研員、北京高考語文研究與輔導專家王丹寧對此為考生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供了科學實用的備考建議。
名著閱讀考查深度與難度提升,文言文考試材料分成了三篇
“高考語文名著閱讀早期考察的篇目有很多,后來只考察《論語》和《紅樓夢》兩篇。命題形式也在變化,最初兩篇都是必考,自2022年起改為‘二選一’。這樣一來,一篇名著的分值就高達10分,且兩篇名著呈現出交替考察的規律”,王丹寧指出,2022年考的《紅樓夢》,2023年考的《論語》,2024年又考《紅樓夢》,今年按規律應該是考《論語》了。
一篇名著閱讀的分值提升至10分,背后折射出新高考對名著閱讀考查深度與難度的提升。王丹寧以《紅樓夢》為例指出,“題目可能會從簡單的人物形象概括,逐漸過渡到難度更高的思想態度分析,甚至會涉及對不同學界解讀的比較和創新思考。這種命題導向不僅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更注重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和創新思維能力?!?/p>
在他看來,考查名著閱讀板塊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學科發展角度看,新課標改革后,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被特別強調,尤其高中生到了18歲更應具備閱讀“大部頭”的能力;但由于語文課本中的課文篇幅有限,難以全面考查學生的閱讀素養,而《紅樓夢》作為公認的四大名著中藝術水平最高的經典之作,對一般考生而言閱讀難度最大,因而可以很好地考察考生對整本書的閱讀情況。從考試層面看,名著閱讀板塊區分度高、難度大,不少師生在備考時存在誤區,認為只要把整本書背下來就能拿到高分;但實際上隨著新高考對學生閱讀和分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升,名著閱讀不再是簡單的背誦默寫,答案也不唯一,而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新性;例如在《論語》的考查中,題目可能會呈現不同學者對某句話的多元解讀,要求學生選擇認同的觀點并闡述理由,這就需要考生能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底層邏輯并進行個性化思考,光靠背不一定能作對題。
談及文言文命題方面的新變化,王丹寧表示,文言文的材料分成了三篇,前兩篇內容較短,第三篇在海淀區“一?!?、“二?!敝械钠急容^長,因此高考中第三篇內容較長的可能性比較大,而這在以前的高考中還沒出現過。在他看來,這種變化的背后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跨文本、多文本閱讀進行比較總結歸納的能力,考生在更短的時間里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從以原本的文本為導向、轉向以題目為導向的能力。
兩部名著備考重點不同,需區別對待、精準施策
談及《論語》和《紅樓夢》的備考重點,王丹寧指出,這兩部經典名著存在共同之處,即都鼓勵創新和個性化思考,答案不唯一,為學生提供了發揮的空間。二者的區別則由體裁本身決定,《紅樓夢》作為文學巨著,聚焦中心主旨、人物塑造、情節設置等文學創作要素,著重考查對古漢語詩詞的文學理解能力;而《論語》屬于語錄體裁,更多圍繞執政理念、思想內涵、人倫關系及底層智慧邏輯展開,側重考查古漢語文章的論述分析能力。
對這兩本書的備考策略,王丹寧也做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他將近年來《論語》常考的題型分為四大類,包括解釋概括題、思想態度題、比較創新題和啟示運用題?!敖忉尭爬}主要考察對《論語》中語段或詞語的解釋與概括,例如概括對話內容或人物形象;思想態度題需要學生對某些專題進行高度總結,如孔子的為政理念,相較第一類更具整體性,而第一類更為具象;比較創新題難度較大,通常涉及對不同斷句或學界解讀的對比分析,鼓勵考生展開創新思考,提出新觀點、新闡發,強調自圓其說;啟示運用題出現頻率相對較低,要求學生聯系自身生活經歷,談談《論語》中的觀點給自己帶來的啟示或如何將這些觀點運用到當下生活中,考查的是閱讀延伸和實際操作的能力”,王丹寧強調指出,前兩類題型對背誦記憶有一定要求,而后兩類題型更注重技能和創新能力。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避免單純依賴背誦,而要深入把握儒家思想的底層邏輯,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行為,并進行個性化思考分析、理解和運用。
《紅樓夢》的考察則更偏向文學性,王丹寧認為,“《紅樓夢》作為小說,在思想深度的考查上不及《論語》,題目通常圍繞人物形象、情節、主題等方面展開。”他建議考生采用“觀點+人物形象+情節+分析”的答題模式,以“對賈寶玉人物形象的看法”為例,可以先給出自己的觀點,再結合賈寶玉的性格特點進行剖析,最后聯系其在小說中的具體情節進行闡述。王丹寧提醒考生,要注重對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和對情節的細致剖析,而非機械記憶情節和人物特征。
名著閱讀備考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文言文備考側重學習解題技巧
由于高中語文課時有限、學生自主閱讀時間較少等原因,直到高考也沒有讀完整本名著的現象在考生中十分普遍。面對所剩無幾的備考時間,考生該如何應對這一難題呢?
對此,王丹寧給出了“定心丸”。在他看來,讀完名著雖對考試有幫助,但僅僅讀完名著是不夠的,因為即使都讀完了也不一定能答好題,因為這道題本身是強調拔高和創新的。要想在剩下這段備考時間內提升名著閱讀水平,他建議首先可以選擇報班聽課,畢竟經驗豐富的老師會在課堂上系統梳理名著的重點內容,傳授實用答題技巧。即使名著沒有讀完,考生也可以借助老師的講解和指導,快速掌握答題要領,提升解題能力。其次,推薦選擇權威的參考書籍輔助復習,如由北京中學優秀語文老師編寫的關于《論語》和《紅樓夢》的分析書籍,因為這類書籍更貼近高考命題方向,具有較高的針對性,有助考生精準把握考點。
王丹寧提醒考生要警惕高考謠言,“每年高考前都會出現一些傳聞,例如今年不考《論語》而是考《紅樓夢》等等,信息源往往來自所謂的名?;蛘咧處?,這導致不少考生受其影響,打亂了原有的備考計劃和節奏”,對此王丹寧強調,這些傳聞最后大多被證實是無根據的猜測,但是對考生卻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他建議考生應堅定自己的備考計劃,保持平穩心態,不要因為無根據的傳聞而自亂陣腳。
對于文言文備考王丹寧指出,以往考生存在這樣一種誤區,即上來就翻譯全文,翻譯完再回到相關的語句,看它和自己翻譯的是否一樣,當發現不一樣時就懷疑自己可能翻譯錯了。這樣反復糾結不僅浪費了時間,最后還容易做錯。在他看來,做文言文不要一上來就開始翻譯全文,而是要根據題目回到原文找答案。
除此,王丹寧還強調文言文備考的重點不在于背誦記憶和翻譯,而在于搞清楚敘事關系以及不同詞性之間的作用價值。要通過標、劃來分析句子成分,理解更多文言文古今不同的、特殊句式的根本成因以及它們的辨識標準。
對于不同基礎的考生,王丹寧建議,“如果該考生文言文的基礎本來就很強,那只要保持當前的狀態、加快下答題速度就可以了。對于能做對題的考生,要把速度加快到20分鐘之內。如果答題的正確率還不高,就要認認真真地去學習下課程內容。如果你用自己的方法無法加快答題速度,可以去報班掌握下快速答題的方法和技巧,最好將答題時間控制在20分鐘之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