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李元吉。李元吉放開李世民,快步跑入武德殿想尋求李淵的庇護,尉遲恭迅速追上,射殺了李元吉。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李建成被殺,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危急時刻,李世民部下張公謹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東宮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久。
政變發生時,李淵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劃船,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矛,徑直來到李淵所在的船上。當時,宿衛軍、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齊王府的親信交戰還沒有停止,尉遲恭請求高祖頒布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李淵聽從了他的建議。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從東上閣門出來宣布敕令,眾人安下來了。李淵讓黃門侍郎裴寂前往東宮開導原李建成麾下的諸將士,將士們棄職而散。
李淵召李世民前來,撫慰他。李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號啕大哭。當天,李淵頒布詔書,將叛逆的罪名加給李建成和李元吉,對其余的黨羽,不加追究。國家的各項事務,交由秦王處置。武德九年(626年,論及政變的功勞,以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為第一。同年七月,立李世民為太子,將皇位傳給他。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1.文德皇后長孫氏(601-636年):鮮卑族,雍州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小字觀音婢。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身材纖細,皮膚水嫩,清秀的臉龐呈現淡淡的貴族氣質。嘴角一絲微笑,集所有優質的外貌于一身。
自幼酷愛文史。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十三歲嫁給李世民,武德元年(618年),冊封為秦王妃。武德末年(626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后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后拜太子妃。626年,李世民即位,冊封為皇后。期間,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誕下三子四女。即廢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高宗李治及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和新城公主。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崩逝于立政殿,年三十六歲,謚號文德皇后,葬于唐昭陵。曾著有《女則》三十卷,存《春游曲》一首。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與太宗從少年結發,一起互相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情伉儷情深,政相輔相成。
題外話:帝后互動
唐太宗李世民敬愛長孫皇后,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朝政大事也毫不避諱。經常向長孫皇后詢問朝中賞罰之事,長孫皇后以“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為由拒絕干涉朝政。李世民卻一定要和她討論,再三詢問,長孫皇后以沉默應對。朝政之外,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相處頗有有閑情逸趣。一天,春景正盛,長孫皇后在內苑游玩,見桃花燦爛,嫩柳抽芽,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趁興賦詩《春游曲》。太宗聽聞后,“見而誦之,嘖嘖稱美”。
貞觀二年(628年),幼子李治誕生。洗兒禮時,長孫皇后贈給幼子一個吉祥之物玉龍子。這本來是李世民在晉陽宮所得,看它“雖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就作為禮物送給了妻子。長孫皇后一直將它放在衣箱里,趁幼子誕育,才又轉贈。后來,李唐皇帝“以為國瑞,帝帝相傳”。貞觀六年(632年),太宗和長孫皇后去九成宮避暑。太宗興之所至拉著妻子在九成宮中散步,歷覽臺觀。二人走到西城背陰處時,發現所處位置的泥土異常濕潤。太宗放開妻子,拿起手杖朝地上深掘。不久,冒出了泉水,帝后二人十分高興。特地讓魏征撰文,歐陽詢書刻《九成宮禮泉銘》,以作紀念。
太宗與長孫皇后常常奉養高祖,誠心盡孝。貞觀六年(632年)十月,太宗、長孫皇后回到京師,侍奉太上皇宴于大安宮,“帝與皇后更獻飲膳及服御之物,夜久乃罷”。貞觀八年三月(632年),高祖在兩儀殿擺宴,宴請西突厥使者。因貞觀以來,功業極盛,四夷臣服,高祖十分高興。太宗與長孫皇后互進御膳,又獻服御衣物。長孫皇后執櫛為高祖理發戴冠,看到高祖發已花白,心中感懷,與太宗不禁淚下,如同家人常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