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中華之祖,道家之祖
在黃帝平定天下之后,他向廣成子求教,最終領悟了大道的精義,并在鑄鼎之后得以飛升。由于黃帝是學習、修行并最終成仙的第一人,他被尊為道家的鼻祖。道家最初被稱為黃老之學,其中“黃”即指代黃帝。
我們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炎”指的是炎帝,“黃”則是指黃帝。在我們的文化中,這是連孩童都耳熟能詳的知識。鑒于黃帝在民間的巨大影響,道教自然將他奉為神明。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黃帝以多種身份出現:包括五老君中的中央元靈元老黃帝君、中央黃帝、日中黃帝、中岳黃帝以及上古部落的首領黃帝。
黃帝,姓姬,名軒轅。根據古籍記載,黃帝的父親是有熊氏少典,母親名為附寶。黃帝的出生頗具傳奇色彩,據說在一次風雨交加之時,附寶目睹天上的閃電環繞北斗七星,北斗星的光輝照亮了整個原野,她因此感應而孕。經過二十五個月的孕期,黃帝在壽丘這個地方誕生。
在歷史的長河中,黃帝是原始社會北方一個部落的首領。那個時代,部落間頻繁爆發戰爭,其中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尤為兇悍。相傳蚩尤擁有八十一位兄弟,他們皆擁有猛獸般的身軀,銅頭鐵額,以沙石為食,力大無窮,兇猛異常。他們還擅長制造刀戟弓弩等各式兵器。蚩尤常常依仗自己強大的武力,侵犯其他部落。
蚩尤注意到原本強大的炎帝部落逐漸衰弱,便趁機侵占了炎帝的領地。炎帝帶領自己的部族進行了抵抗,但面對蚩尤部族的兇悍,炎帝部族根本無法匹敵,很快就被蚩尤擊敗。炎帝無奈之下,只得向黃帝求助。
黃帝平日里目睹蚩尤的橫行霸道和頻繁挑起的戰端,早有意向要制服這個禍害。于是,他召集了那些同樣飽受蚩尤侵擾的部落首領,共同組成聯盟對抗蚩尤。蚩尤自然不會示弱,雙方在涿鹿附近的原野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決戰。
另一種傳說講述了黃帝追擊蚩尤時,天色突變,昏暗下來,狂風大作,雷雨交加,使得黃帝的軍隊無法繼續追擊。據說這是蚩尤召喚了“風伯雨師”,借助了風雨之力。但黃帝也請來了天女助戰,天女揮動長袖,瞬間云消霧散,晴空萬里。最終,黃帝戰勝了蚩尤。
黃帝擊敗蚩尤后,其在各部落中的威望顯著提升,許多部落紛紛支持他。由于黃帝聲望過高,為了爭奪部落聯盟首領的寶座,炎帝與黃帝之間爆發了新的沖突。兩部落在涿鹿平原上再次交戰,炎帝部落不敵,敗北,最終并入黃帝部落。黃帝因此成為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
黃帝的后代皆為一時之選,堯、舜、禹以及夏、商、周三朝的君主均為黃帝的后裔。因此,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而中國人亦自稱為炎黃子孫。
在部落紛爭平息之后,百姓們開始享受和平的果實,黃帝則回到殿堂中靜坐冥想。他感到自己逐漸老去,歲月無情,體力不支,死亡似乎近在咫尺。然而,天下剛剛安定,他仍懷有遠大的抱負。因此,黃帝決定尋找仙術,希望借助超凡的力量延年益壽。
黃帝踏遍了天下的名山大川,尋訪隱居的仙人,并建造了五城十二樓以迎接神靈的降臨。他曾拜九玄子為師,在天臺山得到了金液神丹的秘方。后來,他聽說廣成子是一位得道高人,便四處尋找。得知廣成子在崆峒山修煉,黃帝便特意前往崆峒山拜見。
黃帝見到廣成子后,經過一番寒暄,便向廣成子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我聽說先生已經悟道,因此特來求教。我希望能夠汲取天地之精華,用自己的力量使五谷豐登,讓人民擁有充足的糧食。我還希望掌握陰陽變化,以便更好地造福天下蒼生。我該如何實現這些愿望呢?請先生賜教?!?/p>
廣成子聽后,心中暗自嘆息:黃帝的愿望雖好,但試圖以人力干預自然規律,實為自尋煩惱。天地萬物自有其自然的生長規律,其中蘊含著大道的真諦。廣成子見黃帝心懷眾多宏愿,且身為君主,明白即便向黃帝闡述此理,他也難以接受。沉吟片刻后,廣成子終于開口:“你所追求的不過是事物的表象!你欲望如此繁多,我又如何與你談論大道呢?”
廣成子的話如同當頭棒喝,讓黃帝陷入了沉思。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他向廣成子告別,下山后在崆峒山下搭建了一間小屋,鋪上白茅,靜坐其上沉思冥想。黃帝如此修行了三個月,再次上崆峒山求見廣成子。
在石室之中,廣成子正沉睡于高臥之中。黃帝抵達石室之外,恭敬地行了一個大禮,問道:“聞先生深諳道之精義,敢問如何修身方能達成長生久視之境?”
廣成子聞黃帝之言,心中歡喜,起身正坐,答道:“問得好,你且近前,我將向你闡述道之精義!”言畢,廣成子欣然向黃帝闡釋“道”的奧義。他認為,外界的聲色足以擾亂人的心性,若能順應自然規律,謹慎地守護自身的精氣與神志,便能實現長生不老。廣成子自述,他正是通過守護先天之氣,使其和諧運行,已活一千二百歲,卻依舊未顯老態。
黃帝聽聞廣成子的精妙講解,豁然開朗,繼而詢問天人合一之道。廣成子向黃帝闡釋此理:“若能理解并實踐我所言之道,上可治國平天下,下可安邦定社稷;若不遵循道義,即便身居高位,也只能遠觀道之光輝,身處低位則將化為塵土?!?/p>
言罷,廣成子雙目閃爍著明亮的光芒,他步出門外,張開雙臂,高聲宣告:“我即將脫離塵世,步入無盡的玄妙之門,游歷于無極的曠野之中。我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阻擋我者將消逝,遠離我者將沉淪于黑暗。人終有一死,而我將融入浩瀚宇宙!”
黃帝承襲廣成子的真傳,深諳道之精義。自那以后,他在山間茅屋中修煉,逐漸領悟至高無上的道法。隨后,黃帝前往青丘山向紫府先生學習《三皇內文》,南下至青城山拜見中黃丈人,又登云臺山拜訪寧先生求教,并獲得了《龍蹺經》。
黃帝命人采集精銅,在荊山腳下鑄造了一只神奇的鼎。這只鼎能夠預知吉兇,變化無窮,輕重自如,行動自如,無需水便能自滿,無需加熱水便能沸騰,還能自行產生五種味道,真乃一件神物。
鼎成之后,黃帝的修煉大成,天空中出現一條神龍迎接他。黃帝騎上神龍,群臣紛紛圍攏,試圖攀折龍須和黃帝的弓箭,結果龍須被拉斷,弓弦也被拉斷,群臣紛紛跌倒在地。黃帝乘神龍飛升云霄,消失于天際。黃帝鑄鼎升仙之地,后人稱之為“鼎湖”。
黃帝飛升后,成為“太一君”,后來被列為五帝之一。中國人尊稱黃帝為五帝之一。
黃帝在天界初任雷神,后成為中央天帝,地位至高無上。古籍記載:“五行之中,中央屬土,其帝黃帝?!?/p>
許多道教經書都聲稱是黃帝所傳,包括著名的《黃帝內經》、《陰符經》等。在道經中,黃帝被稱為“星圃真人軒轅黃帝”,位列第三神階的左位。
道教視黃帝為世間學道、修道、成道、登仙的第一人,因此尊他為道教的始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