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晨光熹微時
穿梭在病房的走廊
夜深人靜時
腳步仍為生命奔忙
既是患者暗夜里的微光
又是病痛中溫暖的守護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白衣天使
今天是
“5·12”國際護士節
讓我們一起來傾聽
身為護士的她們
發自內心的話
一輛由寧波開往蒼南的高鐵車廂內
響起緊急廣播:
“3號車廂有乘客突發不適
現全車尋找醫護人員”
正在乘車的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急救社社長方媛媛與同伴
聞訊立即趕往現場
面對面色蒼白、雙手顫抖
大汗淋漓的患者
這位護理專業大二學生沉著上前:
“我是護理專業學生,請讓我看看!”
經快速問診
方媛媛迅速判斷為低血糖反應
她立即協助乘務員調配糖水
并全程守護觀察
直至患者癥狀緩解
被安全移交車站醫護人員
“當時沒想那么多
只覺得這是我的責任”
事后方媛媛坦言
這是她考取急救證和救護員證后首次實戰
作為校急救社社長
方媛媛曾多次代表學校
在護理技能大賽中獲獎
但這次經歷讓她對職業有了更深感悟:
“護士不僅是職業
更是生命的守護者
當群眾遇到危險時
我們就是他們最先想到的‘超人’”
緬甸強震
云南省瑞麗市震感強烈
月子中心的護士在房屋劇烈震動時
緊緊護住新生嬰兒
這一幕打動了很多人
劇烈的震動讓護士們無法坐穩
摔倒后仍然緊緊抱著孩子
拼盡全力守護著
等震情稍稍穩定后
還輕聲安撫著懷中的嬰兒
說起當時的反應和行動
倆位護士都不約而同地表示
沒有思考太多
主要是出于一種身體本能和職業習慣
“這種情況下
我們不用考慮
不管我們任何人
第一時間都是會去護住寶寶的。”
這件事在網上
受到很多人關注
許多網友點贊她們的
“最美護嬰姿勢”
而她們一直很謙虛
表示以后會更加努力
做好本職工作
給予寶寶們更多溫暖和關愛
“來,伸出小手
我們測測血糖……”
溫柔細致的動作
笑眼彎彎的面龐
在北京兒童醫院
內分泌遺傳代謝科的病房里
護士長張克
正在給患有糖尿病的小患者測血糖
“我們病房很多都是糖尿病的小患者
他們有一種飲食的方案叫做食物交換份法
比如桃子175克相當于90千卡的熱量
平時我們都會把這個牌佩戴在胸前
小朋友們可以稱呼‘桃子’護士等等。”
在張克看來
這樣的方式寓教于樂
孩子們更樂于接受
也更容易建立信任感
配藥、測血糖、科普宣教
與小患者聊天談心等等
這便是張克的日常
帶著孩子們的愛
她20多年如一日奮戰在護理一線
照護小患者的同時
也積極投身科研工作
從業至今
她已經有五項發明注冊了專利
其中家用胰島素收集裝置
為廣大糖尿病患兒帶去了便利
消毒
拿出針頭
手指輕輕向前“彈射”
嗖~0.05秒后
陳娟的扎針動作便完成了
“抽血這么快,我都沒看清!”
“一點都不痛,真是太厲害了!”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里
常常能聽到患者這樣的感嘆
只因她的“飛針采血”
2021年
陳娟曾在門診窗口
遇到一位哭鬧不止的小男孩
為了安撫小男孩
她刻意加快進針速度
沒想到孩子抽噎著說
“阿姨的針一點都不疼!”
這讓陳娟意識到
縮短0.01秒的時間
可能是減輕患者恐懼的鑰匙
于是她在泡沫板上
用馬克筆畫出粗細不一的“血管”
開始“戳板訓練”
“一有空就練連泡沫板的纖維走向都摸透了”
運用到臨床上
她的“飛針”
幾乎能做到“一針見血”
陳娟將自己在檢驗科的日常
分享到社交平臺上
收獲了4000多萬播放量
網友紛紛稱贊
寧波有一個“護士順風車”車隊
10年來,護士們上班途中
順路接上透析患者
風雨無阻,春節也不例外
2016年
象山紅十字臺胞醫院血透室擴容后
陸續有周邊地區的患者來做透析
血透室的護士們便自愿擔負起
接這些患者到醫院血透的任務
輪流值班風雨無阻
春節也不例外
“她們來接我,我都記著呢。
王護士長、黎琪、何娟、飛飛……
她們不是一天、一次,
已經接我6年多了,太不容易了。”
家住象山松岙的吳阿姨
已經做了7年多的血透
每周三次
自從坐上血透室護士們的順風車
半個小時就到醫院了
順路接患者
血透室已經堅持了10年
護士長王慶竹說
事情還要從2016年說起——
當時他們在同患者聊天
有一位家住松岙的老伯
說自己每星期要做3次血透
乘坐公交實在很困難
王慶竹、何娟等人一聽
決定在上班的路上順路接上他
后來,其他同事也紛紛幫忙
自愿帶上沿途的患者
從此,順路帶上患者的“任務”
就成了血透室護士的一項常態服務
也成了上班路上一道溫暖的風景
湖北襄陽某交會路口,
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
襄陽市中心醫院心內科
重癥監護室護士馬夢琪雙膝跪地
持續為晨跑途中心臟驟停的男子
實施心肺復蘇。
經過1000余次按壓,
雙手酸痛、額頭滿是汗的馬夢琪
終于見到男子恢復了自主心率和呼吸。
心肺復蘇是一項
極消耗體力的急救措施
已跪地近十分鐘
雙手不間斷進行按壓的馬夢琪
內心卻只有一個念頭
一定要救活他
終于
在經過1000余次按壓后,
倒地男子漸漸恢復了
自主心率和呼吸
但由于呼吸太過微弱,
馬夢琪仍沒有停下
直到救護車抵達現場
馬夢琪表示
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是身為一名醫護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她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同時,她也呼吁大家
平時學習掌握一些急救知識和技能
在關鍵時刻將會大有幫助
“白衣天使”護佑生命
離不開全社會的
關心、尊重和理解
在這個節日里
讓我們真摯地道一聲
你們辛苦了!
節日快樂!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綜合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 點擊關注 --
總值班:呂正軍 統 籌:王 鵬 郭子軒
責 編:王建新 審 核:豐舒濰
編 輯:李 洋 校 對:黃小霞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