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開篇先問個問題:有沒有人覺得傳統(tǒng)女表太“娘”,而偏男性化的潛水表或正裝表,又覺得戴上去不太對勁、氣場不合?
如果你也有過這種感覺——那么你或許會喜歡一種低調實用、氣質中性的存在:“科學家腕表”。
自帶力量感的Jennifer ,就很適合詮釋這種風格↑
這個概念,我也是最近在外媒看到,其中勞力士的格磁型被稱作Scientist’s Watch的典型代表。
其他類似會讓人聯想到上世紀中葉的科學儀器、天文表、或實驗室計時器的表盤視覺語言,還有個詞Scientific dial來形容,與當年造出sapiosexual(智性戀)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開始我還好奇,為什么勞力士這款前年已經停產的表,會被賦予這樣一個特別的稱號呢?
了解才知道,它就是原子時代,為解決科研工作中常見的磁場干擾問題而誕生的。
上世紀50年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成立,吸引了全球上萬名科學家參與粒子加速和對撞實驗,而這些強磁場幾乎讓傳統(tǒng)機械表失效。因此,勞力士開發(fā)了格磁型腕表,能抵抗相當于核磁共振、變電站、甚至工業(yè)設備等高磁場環(huán)境中常見的磁力強度,科學家在強磁環(huán)境下也不用擔心手表失靈。
至于為什么“科學家腕表”最近突然爆火?一切要從上個月《白蓮花度假村》新一季說起——劇中主角佩戴了勞力士格磁型,一時間引發(fā)網友關注。
恰逢勞力士又發(fā)布了一支致敬CERN的短片,讓這款早期為科學家打造的“防磁表”再度被網友提及。
緊接著,eBay、C24 等二級市場上相關款式的熱度明顯上升,國外知乎reddit上關于“科學家腕表”的老帖被重新頂到首頁,而teddy、bobswatches等外媒也紛紛以“科學家腕表”為題撰文,進一步助推這類腕表風格的走紅。
回到正題,這種“科學家腕表”之所以更適合開篇提到的那種情況,也是源于它在為科學家們設計時,不會刻意考慮炫耀或過度裝飾。
so我們如果也和科學家一樣,穿衣簡單,審美純粹務實,那這種表就剛好填補傳統(tǒng)女表“過于嬌柔”和偏男性化潛水表“氣場過重”間的空白,成為一個既低調又實用的理想選擇。
了解完風格特點,選擇方面,能接受中古表的話直接選勞力士的格磁型就很省事。
這系列款式很多,能接受早期年份的話,2007年生產的116400是經典選項。它是系列自1988年停產后,時隔近20年重新回歸市場的版本,具有紀念意義;設計上保留了閃電秒針等經典元素,又在防磁能力、機芯穩(wěn)定性上有實質提升。而且這一代厚度適配性好,日常佩戴不會顯得突兀。
行情方面,基礎款(黑盤/白盤)二級市場價格大多在3萬~3.5萬元人民幣之間,成色好的或配件全套略貴;特別款“綠玻璃”由于辨識度高、話題性強,價格在4萬~5萬元人民幣,部分品相極佳或附帶保卡的版本價格可能更高一些。
2014年的Z-Blue藍盤綠玻璃版本也經常被推薦,它是Milgauss 系列中最具辨識度的款式之一,采用電光藍表盤搭配綠色藍寶石鏡面,視覺效果大膽但不過分張揚,而且這款表直到2023年才正式停產,所以市面不少全新或成色不錯的存貨。目前二級約4萬人民幣左右。
考慮中古表的話,歐米茄的Railmaster鐵霸、積家的地球物理真秒腕表也值得考慮。鐵霸原本就是為工程師、鐵路人員等工作在強磁場環(huán)境中的人員設計,與Milgauss 一樣強調防磁性能,實用主義出身。
積家獻給科學家、探險家的地球物理真秒腕表,設計同樣理性極簡,銀白或深色表盤搭配細致放射紋,藍鋼針或太妃針,視覺上清爽克制;最大特色是用機械表做出“真秒針”走時,每一秒都清晰跳動而非掃秒。目前中古市場價格在3-4萬元區(qū)間。
想一步到位的話,百達翡麗的5296G也可以納入選擇。其設計靈感可追溯至1930年代的參考款式,軌道式刻度、藍鋼針這些元素,與中世紀天文儀器、測時工具的視覺語言高度一致。而且沒有復雜功能或鉆石鑲嵌,卻因為細節(jié)、比例、歷史傳承和品牌本身的背書,在懂表人群中擁有極高聲譽。目前行情約13萬。
如果想從新表下手,我也找了幾款符合Scientific dial特點的選擇。
萬元價位可看漢密爾頓的卡其或Ball波爾的Engineer III Pioneer系列。卡其是因為有軍表出身但不會過于粗獷,33或38毫米也都適合女生戴。波爾是采用品牌標志性的氚氣管作為指針發(fā)光源,不僅具有獨特的科技感,還顯得相當符合物理學家氣質。
預算再高,今年的萬國新款工程師,難得地保留了原有的理性、專業(yè)氣質,同時在尺寸與材質選擇上更為多樣,佩戴上也更為友好。如今再加上趕上“科學家腕表”風格的趨勢buff,整體競爭力也顯著上升。
還有百年靈前不久發(fā)布的新款Top Time B31腕表,38毫米表殼,理性又實用的復古盤面風格,不僅適合偏愛“科學腕表”審美的人群,也契合IT從業(yè)者、攝影師這類注重工具感與設計感并重的群體。
寶珀雖然潛水表很有名,但Villeret系列憑借其極具理性的氣質與精準的時間顯示,一直是許多文學領域作家和女性專業(yè)人士的心頭好。而作家與科學家擁有不少相同特質——都熱愛思考、注重邏輯,追求內在秩序。從這個角度來看,Villeret也完全可以視為“科學家腕表”的一種代表。
推薦這種素圈版本,表盤布局嚴謹合理,常見的藍色、白色或銀色表盤搭配簡約指針,視覺清晰而不失質感。設計理念回歸簡約美學與精準實用,恰好契合科學家腕表所強調的審美與功能。
最后朗格1815系列今年的藍盤新款,無論34毫米尺寸還是靜謐配色,都恰好融合了中性理性氣質與低調優(yōu)雅。而且現在這只的熱度很高,定表要6個月以上。就我身邊的例子來說,有朋友正糾結三款腕表:10萬左右的勞力士女裝日志、積家翻轉,以及這只1815藍盤。即使這款朗格定價近20萬,超朋友預算近10萬,卻依然被認真納入比較范圍——足以說明它的吸引力有多強。
總的來說,在一體式表鏈(精英氣質)、新奇怪表(復古趣味)、皮帶金表(老錢風)輪番轟炸后,如今的科學家腕表更像一股清流,摒棄過多裝飾元素,更純粹的呈現手表本該有的樣子,個人覺得也契合了現在流行的長期主義及斷舍離風潮,可以當成日常必備的配飾工具表之一。
最后大家還能想到哪些符合這種清醒克制美學的手表,歡迎分享交流~
本文編輯:楊有型
美術編輯:yom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