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北大人民醫院副院長趙翔宇突然就火出圈了。
她的火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她有點讓人看不懂的是沒有臨床經驗的人也能坐上副院長的寶座。
教授、研究員都是正高,說明她的科研成果肯定不少。
也確實是,趙翔宇在國內外論文有54篇,專利六項。
而與這些有著鮮明對比的是她的臨床職稱,只是主治醫師,這只是一個中級職稱。
網友們議論最多的就是她的臨床經驗。有人就提出來這樣的問題?沒有臨床經驗的人做副院長真的合適嗎?
醫院也不是脫離整個社會,醫院也有派系。
一般的醫院會有那么三五個派系,做為院長為了壓制或者平衡各個派系,會用一批沒啥背景的,甚至沒啥臨床經驗的"學院派",除了一篇篇的論文外,幾乎沒有別的特長,用來壓制那些在醫院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治醫師們。
那么這位趙翔宇院長是不是就是這樣的為了平衡來做的副院長呢?
我們不得而知。
做為醫院的副院長,紙上談兵肯定是不夠的,豐富的臨床經驗才是立足的根本。
趙翔宇臨床經驗幾乎沒有,甚至嚴格來說主治醫師的資格都不完全匹配。
有這樣的一個事情,在實驗室的工作照,明明該戴的口罩、護目鏡全都沒戴。光著頭臉就鉆進了細菌叢中,安全意識也太差了。實驗室安全的基本常識都能翻車,帶頭示范,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
做為副院長,本應該是學生的榜樣,卻帶頭違反實驗室規范,網友調侃"這是教學生優雅地違規嗎?"。
也許是因為肖醫生引發的醫學界的動蕩,讓人們拿起來顯微鏡看待現在的醫學界,趙翔宇才被放到了桌面之上。
不可否認的是,趙翔宇院長在科研方面確實有真才實學,是一位科研能力出眾的學者,手握眾多科研獎項,在推動醫院科研信息化建設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副院長沒有臨床經驗,能不能帶領一個血液病科安全運行,這也是擺在所有人面前都一個問號。
趙翔宇這件事情,無疑暴露了當前醫學界人才選拔的一些問題。
科研與臨床要相互支撐,不能割裂。
醫生的職責,終究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