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
5月11日,全國“文藝賦美鄉村”交流活動暨大地流彩鄉情藝術團走進重慶北碚素心村活動正式開幕,農業農村部相關領導、全國有關省市代表、重慶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重慶市各涉農區縣代表及高校專家、科研院所專家、重慶市首期鄉土文化能人培訓班學員等齊聚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共同見證這場藝術鄉建盛會。
本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主辦,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北碚區人民政府承辦。
當日,一場匯聚全國非遺技藝、地道美食和民俗文化的文化大集為活動拉開序幕,來自江蘇、浙江、四川等多地的特色展商,帶來農遺文化展、非遺技藝展、民俗文化展、美食文化展四大主題體驗,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一站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美食薈萃
地道風味展現舌尖文化
作為本次文化大集的重頭戲,美食文化展區集中展示了北碚區17個鎮街的70余種特色美食,讓參展者盡享“舌尖上的北碚”。
本次活動的所在地靜觀鎮帶來了中華糯小米、顧臘肉、羅坪大米等特色美食,其中,中華糯小米顆粒飽滿、口感軟糯;顧臘肉采用傳統工藝腌制,肥而不膩、咸香適口;羅坪大米則以晶瑩剔透、米香濃郁著稱。
現場,重慶特色美食“燒白”的出現成為展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作為傳統宴席的必備菜肴,燒白不僅美味可口,還寓意著“幸福美滿,蒸蒸日上”。“王燒白”作為北碚區非遺美食,為童家溪鎮的展臺積攢了不少人氣。
此外,施家梁鎮的八斗味辣子雞、金刀峽鎮的手工面、蔡家崗街道的三溪口豆腐魚、澄江鎮的縉云醉雞等特色美食也亮相現場。
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美食展區,能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北碚的地方飲食文化,同時也為傳統美食的傳承與發展搭建交流平臺。
非遺傳承
匠心技藝彰顯文化底蘊
在非遺技藝展區,來自重慶各區縣的十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中亮相。該展區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理念,通過實物展示、圖文介紹、影像展播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呈現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本次參展項目包括梁平竹簾、榮昌陶器、巫溪嫁花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及綦江農民版畫、酉州苗繡等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多個非遺門類,充分展現了巴渝地區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現場,多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還進行了技藝展示,讓參展者近距離感受非遺技藝的精妙之處。在傳承人的“手把手”指導下,多位參展者上手體驗非遺技藝,通過親身參與加深對非遺的理解和認同。
展銷一體
優質特產助力鄉村振興
昌都牦牛肉干、岳池米粉、酉陽茶油……在農特產品展區,精選的200余種全國農特產品吸引不少人采購。
參展產品涵蓋特色肉制品、優質糧油、新鮮果蔬、特色飲品等多個品類。這些產品大多產自生態環境優良的地區,采用傳統工藝或現代標準化生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優良品質,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知名度。
展區采取“展示+銷售”的模式,既為優質農產品提供展示平臺,也為市民購買特色農產品提供便利。
民俗展示
傳統藝術煥發時代光彩
民俗文化展區內,五谷糧食畫、葉脈畫、中國糖畫等傳統民間藝術的展出,讓參展者領略傳統民俗文化的創新表達。
“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毕嚓P負責人表示,北碚不僅有著秀美的縉云山、溫潤的北溫泉,更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此次文化大集就像一扇窗口,讓參展者在品味非遺、體驗民俗的過程中,還能感受北碚獨特的山水人文之美。
本次活動將持續至5月13日,參會嘉賓們將通過多項交流活動,共同探討藝術鄉建的多元路徑,一起“推開”通過鄉村新貌的“創意之門”。
上游新聞記者 馮銳 王淳 視頻 徐長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