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韓國首爾高等法院宣布,決定將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所涉違反選舉法案的重審推遲至總統選舉后。同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決定將其所涉貪腐案的庭審也推遲至總統選舉后。李在明對首爾高等法院推遲重審的決定表示歡迎。他當天在韓國西南部城市全州出席一場競選宣傳活動時說,法院“依據憲法精神作出正確決定”。近期多項民調顯示,李在明的人氣似乎并未因該案三審判決受到影響,繼續以50%左右的支持率處于領跑地位。
李在明(資料圖)
法院將此案重審日期推到選舉后還有一層有意思的點。因為若李在明成功當選,其有可能不受刑事責任追究。根據韓國《憲法》第 84 條規定,韓總統的刑事起訴豁免權,除非在職總統發起內亂或叛國,韓國法院在總統任內應暫停對其進行刑事起訴。假設李在明當選總統,法院能否繼續審理其違反《公職選舉法》一案就有些另外界迷惑了,是按照約定再行判決還是直接豁免就引發了爭論
大法院的判決書,意外掀開了韓國司法系統的遮羞布。李在明案暴露的不僅是《公職選舉法》的模糊性——如何界定“主觀惡意散布”?更折射出法官任命制度的致命缺陷:大法院長由總統提名,國會批準的機制,使司法系統淪為政治附庸。從樸槿惠到文在寅,再到尹錫悅,每個政權都在最高法院安插“自己人”,導致“左派卡特爾”與“右派同盟”的輪番坐莊。司法與行政的終極對決,或將把韓國民主推向未知深淵。
韓國國會(資料圖)
在楊丹志看來,韓國當前政壇亂象是韓國執政黨陣營和在野黨陣營長期以來矛盾激化的結果。從前總統尹錫悅實施戒嚴這一激烈舉動,到后來兩黨陣營的幾次較量可見,雙方關系勢同水火,達成妥協的空間非常狹小。“從目前來看,在野黨陣營正盡可能擴大優勢,而執政黨陣營處于相對不利的守勢。”楊丹志指出,韓國政壇的動蕩也是該國社會嚴重撕裂的體現,對韓國國政運轉、經濟形勢、國家凝聚力以及國際形象等均極為不利。
在前總統尹錫悅被韓國憲法法院正式罷免后,韓國政壇進入重構階段。前國務總理韓德洙月初辭去代理總統職務,隨后正式宣布以無黨派身份參加2025年韓國總統選舉,主張保守派實現總統候選人整合,以應對進步陣營的優勢局面。目前,韓國選戰逐漸白熱化,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在多項民調中遙遙領先,展現強勁勢頭。而保守陣營方面,目前已形成“韓德洙—金文洙”兩強對峙格局。
韓國政治圈仿佛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怪圈。國民力量黨因尹錫悅的冒進政策失分,共同民主黨卻因內斗和丑聞難獲信任。就連文在寅本人,雖個人口碑尚可,但女兒卷入經濟糾紛的丑聞也讓民眾對左翼政府失去幻想。更諷刺的是,憲法法院推翻對韓德洙的彈劾后,共同民主黨并未收手,反而在大選前不斷挑起爭議。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生態,讓韓國在外交、經濟議題上頻頻失焦。
韓國青瓦臺(資料圖)
社交媒體上,韓國年輕一代用"政治倦怠"來形容他們對當前亂象的普遍感受。有觀察家指出,韓國總統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個就職首日就要開始準備應對彈劾程序的國家元首。這種黑色幽默背后,折射出民眾對政治人物的深刻不信任。距離6月3日投票日僅剩一個月,這場選舉的最大懸念或許不在于誰將獲勝,而在于獲勝者能否打破"青瓦臺魔咒"。韓國這場政治大戲,正在考驗這個新興民主國家的制度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