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最近,美國一直試圖干擾中匈經濟合作,施壓匈牙利減少與中國的合作,但匈牙利卻給出了相反的回答。據彭博社近日報道,匈牙利國家經濟部部長納吉·馬頓表示不會減少與中國的經濟聯系,這表明該國政府不會因美國施壓而與中國保持距離。報道稱,納吉在布達佩斯表示:“我們認為美國的投資潛力無法與中國相提并論,我們的立場非常務實?!?/p>
據環球網報道,近日,小特朗普出席布達佩斯商業論壇活動,期間他公然將矛頭指向中國,鼓吹中東歐國家應該選擇加強與美國的經濟合作,而不是中國。他毫無根據地污蔑中方,聲稱中國是全球經濟中“不誠實”的行為者,比俄羅斯的威脅更大。之所以選擇從匈牙利入手,大概是因為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與特朗普的關系一向密切,歐爾班是歐盟內部少數公開支持特朗普的領導人。不過即便歐爾班是特朗普本人的粉絲,匈牙利也并沒有中美國的計。
特朗普(資料圖)
其實美國和匈牙利的齟齬不是一天兩天了,回看拜登政府那幾年,雙方就沒少過摩擦,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想讓歐洲國家統一口徑,全力支持烏克蘭,匈牙利卻不買賬,公開說給烏克蘭送武器不是好主意。這態度讓美國很不爽,當時拜登政府甚至暗中支持反對派,想把現任政府擠下去。結果呢?匈牙利政府穩坐釣魚臺,美國的如意算盤落了空。這些歷史恩怨,讓匈牙利對美國的信任度直線下降,如今特朗普上臺,換了個人接著施壓,方式變了,內核沒變:美國還是想讓匈牙利當聽話的小弟。
匈牙利敢和美國對著干,說到底還是因為中國給的東西太實在。中國投資的電動車工廠,不僅帶來先進技術,還教會當地人怎么操作設備?,F在匈牙利南部地區的工人,工資漲了,技術也學了,這些好處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反觀美國,整天喊著“民主”“盟友”,可老百姓的飯碗問題他們根本不管。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說過,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關稅是“巨大錯誤”。這話背后的意思很明白:跟著美國混,連飯碗都可能保不住。中國投資占匈牙利外國直接投資的58%,美國連個零頭都比不上。
匈牙利經濟部部長納吉·馬頓 (資料圖)
美國想通過小特朗普訪匈,還有取消稅收協議這些手段來給匈牙利施壓,但效果都不太好。 因為中匈兩國的經濟合作太深入了,不是美國幾招就能掰開的。匈牙利這一下,算是打了美國的臉。 面對匈牙利的“背叛”和貿易戰帶來的困境,美國也開始反擊了:4月25日,小特朗普去了匈牙利,試圖鼓吹“中國威脅論”;4月28日,貝森特威脅到:“我們兜里還有一套升級對抗的方案,但我們非常希望不用拿出來,若局勢惡化,升級選項可能包括實施禁運。”還計劃和印度等十多個國家簽貿易協定。
中美貿易(資料圖)
中國的立場始終明確:"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商務部4月24日回應稱,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美國徹底取消單邊關稅。這種"以斗爭求合作"的策略,在稀土管制、反壟斷調查等領域已初見成效。更重要的是,中國通過RCEP等區域合作機制,構建起更具韌性的供應鏈網絡。貝森特的"禁運威脅",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心理戰",暗示著談判窗口尚未完全關閉。然而,時間不站在美國一邊——5月底關稅痛苦效應的顯現,可能成為改變博弈格局的關鍵變量。
不難看出,從最初的關稅施壓,到現在的禁運威脅,手段變了,但本質沒變。美國一邊高喊談判,一邊卻不斷加碼打壓,想靠壓力換取讓步。貝森特這次講話,是在一種矛盾心理下發出的信號,他一方面承認當前關稅政策“不可持續”,另一方面又想逼中國“先讓一步”,給美國政府一個下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