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從肯尼亞內羅畢的伊斯特利市場到尼日利亞拉各斯的阿拉巴區,非洲各國熙熙攘攘的商業中心正在悄然展開一場“金融轉型”行動。當地商人正越來越避開美元,轉而使用中國貨幣,從而建立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做生意的“非正式人民幣支付網絡”。在位于內羅畢東北部的龐大商業中心伊斯特利,當地商人已經為從中國進口商品建立一個本地化的付款結算系統。
《南華早報》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了內羅畢“民間人民幣支付模式”的出現。這一趨勢標志著全球貿易出現了更廣泛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國家在中國的支持下尋求使用本幣。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擴大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作用。盡管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相對于美元而言仍然較小,短期內不太可能對美元霸權構成實質性挑戰,但國際社會日益擔心美元武器化的風險,且越來越有興趣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特朗普(資料圖)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與多個國家的貨幣互換協議逐步落實,人民幣的使用愈發頻繁。這一過程中,非洲作為重要參與者之一,已經開始與中國簽署更多的協議,允許人民幣直接用于貿易結算。這不僅僅是金融領域的創新,更是在全球化過程中,非洲國家所作出的戰略選擇。人民幣的逐步國際化,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通過使用人民幣,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且貿易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團隊誤判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認為中國會屈服于關稅壓力。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和區域貿易合作,快速實現貿易多元化,削弱了美國的施壓效果。歐盟對美實施260億歐元反制關稅,東盟拒絕選邊站隊,連以色列也未獲關稅豁免。美國失去傳統盟友支持,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話說回來,其實是特朗普親手葬送美元霸權,讓美元成為一張廢紙。要知道,當初美聯儲十多次加息,根本目的就是壓制美國國內的惡性通脹,提高美元的價值,這個道理很簡單,基準利率升高,就會有更多人把錢存到銀行吃利息,市場上流通的美元變少,商品還是那么多,美元的價值會提高,物價也就漲不起來。美聯儲這一招十分奏效,利率提高到5%左右以后,市場上的通脹壓力很快就消失了,包括美元指數,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保持強勁。
特朗普(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全球局勢又給了中國一個大機會,這回主角是歐洲,特朗普上臺后,關稅大棒揮得虎虎生風,歐盟27國被他一通“敲打”,鋼鋁、汽車、農產品,啥都得加稅。再這么下去,歐洲經濟不得被美國摁著打,可光跟美國硬碰硬也不行,畢竟北約還得靠美國撐腰,想來想去,歐洲把目光轉向中國。這選擇其實不意外,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超過8000億歐元,歐洲企業離不了中國的市場,中國也需要歐洲的技術和投資。
倘若把人民幣國際化比作一輛列車,毫無疑問,在2025年的今天,這輛列車正在極速奔馳。從進展上來說,人民幣的使用規模可以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2025年,中國已跟8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交易額突破52.3萬億元。就在今年,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和中海油達成了一筆重磅交易,首次使用人民幣結算價值100億元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道達爾的ceo普內亞樂觀地表示:“人民幣結算能減少匯率方面的風險,讓交易效率大大提高。”
特朗普(資料圖)
總的來說,美元落寞的趨勢已經無法遏制。繼美元之后,毫無疑問,最具競爭力的貨幣就是人民幣。而這對中國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再看巴菲特。這位在之前一直打太極的“股神”,在臨退休前卻一改往日口風,又是出言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又是對美元下“死亡通牒”。其種種行為都意味著,美國此時的經濟情況已經堪憂。毫無疑問,無論特朗普原先想用自己的關稅政策做什么,現在,這個政策本身都已經脫離了特朗普的掌控之中,產生了無法預料的壞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