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受累于祖父上官儀獲罪,隨母沒入掖庭。聰慧善文,得到武則天的重用,擔任內舍人。通曉文詞,明習吏事。年十三歲,為高宗才人。受武后信任,常代草擬詔書。圣歷后,百官表奏,多令參決。中宗即位,為婕妤,專掌制命,進拜昭容,世稱為上官昭容。
深得唐中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經常勸說李顯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每次都代李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作詩,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率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李隆基進入宮中時,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宰相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李隆基因上官婉兒與武三思通奸,擅弄權勢,將她斬于旗下。
婉兒天性韶警,善文章,所作詩詞綺麗,時人諷誦。景云二年(711年)七月,復封為昭容,謚號惠文。開元初年(713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宰相張說作序。《全唐詩》收其遺詩32首,多為奉和應制之作。
題外話:上官婉兒的文化貢獻
一是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對聲辭之美較為看重,擅長體現事物圖貌的細膩、精巧。唐中宗年間,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作家王夢鷗在《初唐詩學著述考》指出:“尤以中宗復位以后,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采麗與否為取舍之權衡,于是朝廷益靡然成風”。
二是開拓園林山水詩的題材方面:在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方面有貢獻,如《游長寧公主流杯池》突破了以往寫景狀物的宮廷詩歌形式,寓情于景,卻更具有自然山水味。清代文人陸昶在《歷朝名媛詩詞》中稱贊她“才思鮮艷,筆氣舒爽,有名士之風”。
三是文化方面: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主持風雅,與學士爭務華藻。寫詩賽詩,對文人提拔獎掖。近代文藝理論家謝無量稱“婉兒承其祖,與諸學士爭務華藻,沈、宋應制之作多經婉兒評定,當時以此相慕,遂成風俗。”
唐睿宗李旦
1.昭成順圣竇皇后(?—693年):本姓竇氏,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市)人。莘國公竇誕的孫女,潤州刺史贈太尉竇孝諶的女兒。史載她“姿容美妙,溫柔婉順,知書達禮。”以良家子身份入選皇宮,嫁給相王李旦,冊封為孺人(親王媵妾的最高等級)。
光宅元年(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冊封為德妃,生下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長壽二年(693年)正月,被誣使用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遇害于嘉豫殿。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復位,追謚德妃竇氏為昭成皇后,葬于東都城南靖陵。
開元四年(716年),睿宗李旦去世,唐玄宗李隆基即位,追尊為昭成順圣皇后,祔葬于橋陵。昭成皇后是唐玄宗的母親,母以子貴,神主遷入太廟,祔于睿宗室。
題外話:昭成順圣皇后竇氏遭受陷害
長壽二年(693年),戶婢團兒誣告皇嗣妃劉氏和德妃竇氏同謀,施行法術咒詛武則天。正月初二,皇嗣妃劉氏和德妃竇氏在嘉豫殿朝見武則天之后,被秘密處死,沒人知道她們的下落。竇德妃的家人也受到牽連,她的母親龐氏因在夜間焚香祈福,被奴婢告發。酷吏薛季昶為迎合武則天的心意,誣陷龐氏咒詛欲行不軌,以“不道”的罪名判龐氏處斬。侍御史徐有功極力辯護,龐氏免于死罪。她的父親竇孝諶在貶謫時去世,兄弟均流放嶺南。
2.德妃王氏(生卒年不詳):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薛國公王玫暢之女。精通音律,容貌艷麗。嫁給豫王李旦,生下惠宣太子李業、淮陽公主李花山和涼國公主李?。英年早逝,陪葬橋陵。兒子李業,由其妹妹、賢妃王芳媚撫養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