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咸豐八年(1858),因出"截搭題"被御史曹澤上奏,旋被革職,永不錄用。俞樾被罷官后,終身從事學術研究,為一代經(jīng)學宗師。其書法隸形篆意,古樸厚重,不加雕飾,猶如經(jīng)生治史。
俞樾的隸書深受《魯峻碑》、《張遷碑》等古代碑刻的影響,用筆豐腴厚重,結體方整勻稱,悄無聲息的體現(xiàn)了自己的真率,于簡凈中兼有古逸的氣韻。
他的隸書融合楷書的特點,有凝重端莊的氣質,雖橫平豎直,少用波磔,卻不覺得刻板單調(diào);結體近于方正,內(nèi)斂含蓄,沒有鋒芒畢露的銳氣,卻呈現(xiàn)出古拙質樸的意趣。
整體上崇古尚樸,用筆平實穩(wěn)健,起止處多呈方形,轉折處則為直角。結體變漢隸的方而扁為方而長,從而顯得醇厚無華、正直古茂,給人以大智若愚、大巧若
拙之感,體現(xiàn)出方勁拙樸的獨特風格和融古匯今的深厚意蘊。
俞樾的隸書在清代隸書家中獨具一格,雖難入金冬心、伊秉綬、鄧石如以及何紹基、趙之謙等大家之列,但與鄭谷口、陳鴻壽、桂馥等人相比,他還是頗有自己藝術特點的。 他精通書法,以篆書和隸書的筆法來寫楷書,別具一格。作為一代大儒,俞樾的隸書是其淵深學識和豁達性格的自然外化,在晚清隸書家中,頗具儒者風度和真率氣格。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更專業(yè)的解讀,建議咨詢書法專家或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留言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核實過后將及時進行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