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25年的《人類發展報告》,用了這樣一個副標題:
選擇至關重要:AI時代的人與可能性。
序言這樣描述這個副標題所述的內容:“AI正在閃電般的速度發展。然而,當AI浪潮洶涌而來之時,人類發展指數顯示,人類發展卻陷入停滯。”
當然,這份報告的核心,仍是基于官方數據,從預期壽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GNI三個角度評估各國人類發展情況,并用0-1分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來評價各國的人類發展情況。
數據顯示,2023年度,人類發展指數最好的國家,得到0.972分(冰島),最差的國家僅得到0.388分(南蘇丹)。
如你所知,治理一個國家的難度,于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和一個幾萬人的島國而言,其困難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如果想客觀評價這份人類發展報告,我們需要剔除一些規模較小的國家后,再進行對比。
按照四千萬人口或四千億GDP的規模,我們得到全球49個主要國家2023年度的人類發展指數,并按照所在區域分布,繪制在如下所示的圖表中。
這48個主要國家中,來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亞以0.50分,排名倒數第一,歐洲瑞士以0.97分排名第一。
德國、瑞典、荷蘭、愛爾蘭、比利時、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得分均在0.95分,屬于極高質量發展的國家。
同樣達到0.9分以上(屬于極高質量發展國家)的還有亞洲的日本、以色列、沙特,歐洲的奧地利、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和波蘭,以及北美地區的加拿大和美國。
拉美和非洲的主要國家中,沒有哪個能達到人類發展指數定義的極高質量發展水平。
0.8分到0.9分區間,同樣屬于極高質量發展。土耳其、阿根延、俄羅斯達到了這一標準,泰國、我國和伊朗,勉強處在極高質量發展的尾巴上。
其余國家中,2023年度的得分均在0.8分以下,分別屬于高、中、低質量發展區間。
當然,如果你熟悉羅老師的超大杯、大杯和中杯的套路,你會明白,所謂的高質量發展,其實就是中杯(中等發展水平)。
從全球所有國家的排名看,我國的人類發展指數,與人均GDP所處區間大體相同(不管是否考慮了購買力)。
最近因打掉對方剛買的飛機而大熱的巴基斯坦(巴鐵,不是以色列隔壁的巴勒斯坦),在這份49個國家的榜單上,排名倒數第四,僅比剛果(金)、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稍好一些。
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印度,得分為0.69分,其人類發展水平屬于前述大中小杯里的小杯。
另外,巴西、墨西哥、越南和哥倫比亞等地,其人類發展指數,與我國相差并不算不大。
當然,如果你把時間拉回到1990年時的水平,或許我們有長足的進步(改日再述)。但放眼全球發展水平較高的主要國家,差異仍然是巨大和明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