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的證券名稱大都遵循一個慣例,會從公司全名中選3-4個字組成,力求簡潔明了,同時又能精準代表公司。
比如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名稱為“貴州茅臺”,比如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名稱為“格力電器”。
不過,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證券名稱卻與其全名風馬牛不相及。
巖石股份,光從這個名字來看,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以為它是家礦企,然而,它干的事情卻與石頭一點關系都沒有,它是賣酒的。
而再查詢其公司資料,它的全名叫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沒有“巖”,也沒有“石”,顯然巖石股份的名稱是另有來頭。
全名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巖石股份”,這就像非誠勿擾中葛優說的,寶馬的車頭放一奔馳的標,太反常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實際上,巖石股份并非不想改名為“上海貴酒”或者“貴酒股份”,而是名字已被別人占用,欲求而不得。
洋河股份旗下有一款酒叫貴州貴酒,人家這名字可要早得多,所以,上海貴酒從誕生開始就一直被起訴侵權。
不過,官司一直也沒有太確定的說法,而證監會也就沒法批準,于是,只能一直沿用原來的老名字巖石股份。
不過,巖石股份也不是本名,如果從IPO之初的第一個名字算起,巖石股份都已經是改的第五個名字了,堪稱A股“改名大王”。
商業世界里雖然沒有“三姓家奴”的說法,但有些道理是相同的,企業如果頻繁改名,就意味著在頻繁換老板、換業務,到頭來可能一樣都干不好。
而近日,巖石股份就剛被證監會點名警告,因2024年營收不足3億且利潤為負被證監會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變成了*ST巖石。
這意味著,如果2025年營收利潤不能改善,*ST巖石就將Over了,而從其一季報的營收來看,兇多吉少。
2025年一季度,*ST巖石營收只有1498萬,同比暴跌了86%,照這種進度的話,別說3億了,1個億都困難。
實際上,*ST巖石股份的經營已經幾乎全面癱瘓了。
早在2024年1月,*ST巖石就已經傳出大面積解散員工的消息,裁員率超過90%,而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ST巖石已經只剩總部的76人,子公司員工數為零。
最關鍵的是,不僅員工沒了,老板也沒了,2024年9月,老板韓嘯因涉嫌犯罪已被公安機關帶走,至今杳無音訊。
如今的*ST巖石是既沒有領頭的,也沒有干活的,要想越過強制退市的指標,恐怕需要創造奇跡才行。
同時,各種追債訴訟也接踵而至,據統計,*ST巖石已經確認的債務額超過5億,但賬上僅剩1800萬現金。
這正是“前無去路,后有追兵”,*ST巖石危險了。
巖石股份最早的前身是上市于1993年的福建豪盛,當時的主營業務是建筑陶瓷,還是國內最早上市的同類企業。
不過,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2001年陶瓷業務就不行了,通過資產重組跨入了房地產,名字改成了利嘉股份。
現在往回看,進入房地產的時機是不錯的,然而,卻沒能用好,在房產圈里折騰了多年,每年營收都只是圍著1個億打轉,毫無上進心。
2006年,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改運,業務沒變,卻把公司名字改成了多倫股份,不過,房地產仍然不見起色,倒是實控人換了好幾個。
根據歷史信息,光是2011年-2014年就換了3個,平均一年一個,老板換得就跟走馬燈一樣。
2015年,眼看互聯網金融火爆,終于決定要甩掉房地產試一試新業務了,為了表決心,干脆把公司名字都改成了匹凸匹(諧音P2P)。
然而,口號喊得震天響,股價也漲瘋了,但互聯網金融的事情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直到風口過去,大家才明白,原來玩的是空手道,有大股東趁勢收割了數億。
當然,他終究也沒跑掉,因內幕交易、操縱股價被證監會狠狠地開了一張罰單,不但沒收5個多億的炒股收益,另外再罰28億。
然后就是2017年,80后老板韓嘯入主,拋掉了互聯網金融的虛名,剝離了不爭氣的房地產,把公司改成了現在的巖石股份。
“巖石”這個名字很樸實,給人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不過,這只是錯覺,韓老板的玩法可前幾任老板宏大多了。
韓嘯入主后不久就收購了貴州貴酒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很明顯,這只是一家銷售白酒的線上平臺公司,但韓嘯就以此為契機,宣布把白酒作為未來主業。
當然,韓嘯不是口頭說說,為了坐實白酒主業,陸續收購了好幾家白酒相關公司,建立起了完整的白酒產供銷體系。
干了這么多,最終都得靠銷售數據說話,而關于怎么賣,韓老板有高招。
一般來說,賣酒都是通過白酒經銷商的渠道來走,但韓老板另辟蹊徑,一口氣招了很多員工,然后和員工簽了“經銷協議”。
具體來說就是員工先打款5000塊買下5000塊的酒,然后第二個月就能得到4500的工資加1000的獎勵,公司還承擔“五險一金”。
如果買得多,不但能得到等價的酒,還能額外得到一定數量的獎勵的酒。
仔細分析這個模式,其實相當于拿白酒給員工發工資,不過,就賬面來說,對于員工是穩賺不賠的。
于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員工不但踴躍地當經銷商,還介紹親友加入,甚至有的管理團隊,從農村買身份證來入職成“員工”從而套利。
就在這樣的模式下,巖石股份的白酒營收暴漲,2020年才8000萬,2023年就干到了16億,被稱為“白酒黑馬”。
這種模式當然走不遠,不過,韓老板并不是為了賣酒,只是為了做局,這邊把“上海貴酒”的名氣搞起來了,另一邊一件大事也在同步進行著,韓嘯以上海貴酒之名賣起了白酒“數字證書”。
具體來說,韓嘯構建了一個另外的平臺,策劃了多款高端白酒的數字證書,起售價5萬,購買者會根據購買的金額每年都獲得一定數量的酒票,這個酒票可以在平臺消費。
然后購買證書的時候還約定了回購期限,到期之后你可以選擇轉賣或者賣回給平臺,性質很像債券,每年的酒票就相當于利息,到期還本。
這種操作是否合法不得而知,但韓嘯被帶走的原因與此不無關系。
韓嘯的韓宏偉是知名財富管理公司海銀財富的實控人,父子兩都是資深金融人士,韓嘯把酒賣得像集資一樣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海銀財富2023年就開始暴雷了,2023年12月,海銀財富自己主動暴“家丑”,宣布兌付延期。
根據歷史經驗,但凡說延期的,大部分都爽約了,況且,隨著相關監管機構的介入調查,發現海銀財富大部分資金去向不明。
于是,2024年9月,韓嘯及其父親、母親一家人因涉嫌非法集資犯罪都被帶走了。
韓嘯是巖石股份獨特銷售模式的操盤者,他被帶走了,系統當然就癱瘓了,“白酒黑馬”能否熬過這個危險期,只有等時間證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