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國慶節,山東濟正公司董事長龔印文突然 “人間蒸發”。公司對外宣稱,他前往北京辦理直銷牌照,緊接著要奔赴美國籌備上市,還承諾很快回來發放拖欠投資者的款項。
然而,這個承諾如同泡沫,龔印文自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再也沒有回來。隨著他的離去,濟正公司的投資者們如夢初醒,驚覺自己投入的資金恐怕早已石沉大海。
離開中國后,龔印文的日子并未如他想象中那般逍遙自在。在美國,他被黑社會盯上,被迫 “捐獻” 了百萬美元;在英國,遭遇合伙人的欺騙,損失慘重;到了東南亞,還經歷了綁架威脅,可謂是步步驚心。
曾經在國內風光無限的他,在海外卻如同喪家之犬,處處碰壁。這一切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龔印文的早年,探尋他走向覆滅的軌跡。
仕途輝煌,春風得意馬蹄疾
1989 年,40 歲的龔印文在棗莊市體育界可謂聲名顯赫,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領導才華,他被提拔為棗莊市體育委員會主任。在其任職期間,棗莊市的體育事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1990 年,全國圍棋國手邀請賽在棗莊市成功舉辦,這場賽事吸引了聶衛平、馬曉春等眾多國內頂尖棋手以及國外高手參賽,一時間,棗莊成為了圍棋界矚目的焦點,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不僅如此,龔印文還積極推動各類體育賽事在棗莊的落地,全國女子青年籃球聯賽、山東省第十八屆運動會等賽事相繼舉辦,極大地激發了當地民眾對體育的熱情,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氛圍。
更為耀眼的是,在他的任期內,三名棗莊籍運動員在不同的國際比賽中勇奪金牌,為國家爭得了榮譽,這在當時的山東省體育界都引起了轟動。龔印文的名字也隨著這些成績,被更多人所熟知,他在仕途上可謂是一帆風順,前途一片光明。
邂逅愛情,沖冠一怒為紅顏
1991 年 5 月,龔印文前往濟南出差,這本是一次再平常不過的工作行程,卻成為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濟南,他遇見了范潔聰,兩人目光交匯的瞬間,仿佛有電流通過,愛情的火花迅速點燃。
彼時的龔印文已為人夫,然而面對這份突如其來的感情,他徹底沉淪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范潔聰的感情愈發深厚,兩人的關系也逐漸從隱秘走向公開。
在范潔聰的影響下,龔印文的內心開始動搖,他對原本安穩的生活和仕途產生了厭倦,渴望與范潔聰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于是,在愛情的驅使下,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遞交了辭職報告,辭去了棗莊市體育委員會主任的職務。這一決定震驚了身邊的所有人,畢竟他正處于仕途的上升期,放棄如此光明的前途,實在令人費解。
龔印文的妻子得知此事后,強烈反對他的做法,試圖挽回這段婚姻。但龔印文去意已決,他以夫妻感情不和為由,堅決提出了離婚。
最終,他與妻子分道揚鑣,和范潔聰組建了新的家庭。此時的龔印文,或許以為自己迎來了人生的新起點,卻未曾想到,這只是他走向深淵的開始。
涉足商海,初嘗創業之艱辛
離婚后的龔印文,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和范潔聰來到了濟南。憑借在體育界積累的人脈資源,他出任了一家公司的副總經理。然而,隔行如隔山,擅長體育工作的他,在商業經營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
這家公司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沒有實實在在的核心產品,經營模式也不夠成熟。在龔印文的管理下,公司不僅沒有起色,反而每況愈下,很快就陷入了困境,面臨倒閉的危機。
看著公司的狀況日益糟糕,龔印文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做出改變,自己和范潔聰的生活都將陷入困境。就在他感到絕望之時,范潔聰發揮了她的人脈關系,找到了自己的前男友 —— 一位在省政府擔任要職的 “貴人”。
在這位 “貴人” 的幫助下,龔印文成功獲得了一筆 1000 多萬的貸款,這筆資金如同救命稻草,暫時讓公司起死回生。
經過這次危機,龔印文意識到,要想在商海立足,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他回想起自己早年對養生的濃厚興趣,以及對中醫理論的一些研究,此時社會上正興起一股 “保健養生” 的熱潮,龔印文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決定投身保健品行業。
轉戰保健,初露商業之鋒芒
2000 年,在范潔聰及其朋友的幫助下,龔印文成功收購了一家瀕臨倒閉的保健品公司,并將其改名為濟懷,也就是后來臭名昭著的山東濟正保健品公司的前身。收購公司后,龔印文全身心地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中。
他憑借自己對養生的了解,推出了一款保健酒產品。為了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他不惜重金聘請所謂的 “著名中醫” 為產品代言,在電視臺等媒體上投放大量廣告,宣傳產品具有神奇的功效。
這些廣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濟懷公司的保健酒迅速走紅市場,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隨著產品銷量的不斷攀升,公司的規模也逐漸擴大。
龔印文趁熱打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加盟商,通過收取高額的加盟費和給予銷售提成的方式,吸引了眾多人加入他的銷售網絡。在短短幾年間,濟懷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龔印文也從中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然而,龔印文并不滿足于此,他的野心越來越大,開始謀劃更大的商業版圖。2004 年,他做出了一個震驚商界的舉動,斥巨資收購了有著 200 年歷史的老字號醫藥公司 “隆寶堂”。
“隆寶堂” 在山東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擁有眾多獨特的藥方和深厚的品牌底蘊。龔印文收購 “隆寶堂” 后,試圖借助其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自己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他對外宣稱,將利用 “隆寶堂” 的藥方開發更多優質的保健品,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同年,龔印文又做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決策,他在濟南大橋附近圈地 1200 畝,聲稱要建設亞洲最大的 “中醫藥保健品加工基地”。這個項目不僅吸引了當地政府的關注,也讓投資者們看到了龔印文的 “宏偉藍圖”,對濟正公司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一時間,龔印文成為了商界的焦點人物,他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上,被人們視為商業奇才。
瘋狂斂財,龐氏騙局漸成型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龔印文的野心也膨脹到了極點。他不再滿足于通過正常的產品銷售和商業經營來獲取利潤,而是將目光瞄準了投資者的口袋,開始策劃一場驚天騙局。他以濟正公司為平臺,構建了一個復雜的傳銷網絡。
在這個網絡中,加盟商不僅要繳納高額的加盟費,還被鼓勵發展自己的下線,每發展一個下線,加盟商就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提成。這種金字塔式的結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被卷入其中。
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龔印文推出了所謂的 “理財產品”,承諾給予投資者高額的利息回報。他對外宣傳,濟正公司實力雄厚,即將上市,投資公司的產品和 “理財產品” 將獲得豐厚的收益。
為了讓這個謊言看起來更加真實,龔印文不惜花費大量資金進行包裝和宣傳。他將與政府官員的合照掛在公司顯眼位置,營造出公司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假象;在公司內部,設置豪華的辦公環境,給人一種實力強大的感覺。
此外,龔印文還利用媒體進行虛假宣傳,夸大公司的業績和產品功效。在他的精心策劃下,許多人被蒙蔽了雙眼,紛紛將自己的積蓄投入到濟正公司。
從 2001 年到 2007 年間,龔印文通過這種方式非法集資高達 24 億元,非法獲利 40 億,受害者多達 3 萬余人。這些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龔印文的賬戶,但大部分并沒有用于公司的實際經營和發展,而是被他用于維持公司的虛假繁榮、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息以及個人揮霍。
這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 “龐氏騙局”,一旦沒有新的投資者加入,資金鏈就會斷裂,整個騙局也將隨之崩塌。
危機降臨,倉皇出逃海外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濟正公司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新投資者的增長速度逐漸放緩,而前期承諾給投資者的高額利息卻需要不斷支付。到了 2006 年,公司開始出現無法按時兌現利息和本金的情況,投資者們的恐慌情緒逐漸蔓延。
面對這種情況,龔印文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安撫投資者,他承諾會盡快解決問題,讓大家耐心等待。然而,這些承諾只是他拖延時間的手段,他心里清楚,公司的資金鏈已經岌岌可危,隨時可能斷裂。
2007 年國慶節前后,龔印文預感到公司即將崩盤,他和范潔聰開始秘密轉移資金。他們提前將大量資產轉移到海外,并在多個國家購置了房產,為逃亡做好了準備。
與此同時,他們還對外發布消息,聲稱龔印文前往北京辦理直銷牌照,隨后將赴美國籌備上市,很快就會回來解決投資者的問題。這個消息暫時穩住了部分投資者的情緒,但實際上,龔印文和范潔聰已經買好了機票,準備逃離中國。
2007 年國慶節當天,龔印文和范潔聰攜帶大量現金,登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在海外逍遙法外,過上奢華的生活,卻未曾想到,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悲慘的命運。
海外遇劫,狼狽不堪如喪家犬
到達美國后,龔印文和范潔聰以為自己已經擺脫了法律的制裁,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然而,他們的高調行為很快引起了當地黑社會的注意。那些黑社會成員得知龔印文是從中國逃來的富商,身上攜帶了大量財富,便打起了他的主意。
一天,一群自稱是為教會籌集善款的人找到了龔印文夫婦,他們手持槍支,威脅龔印文 “捐獻” 100 萬美元。身處異國他鄉,龔印文夫婦孤立無援,面對黑洞洞的槍口,他們不敢反抗,只能乖乖交出了這筆巨款。
這次遭遇讓龔印文夫婦深受打擊,他們原本以為美國是自由的天堂,卻沒想到會遭遇這樣的危險。為了安全起見,他們決定離開美國,前往英國。在英國,他們與一個溫州人合伙開了一家房產經紀公司,希望能夠在房地產領域重新開始。
然而,他們再次遭遇了不幸。這個溫州合伙人見財起意,趁著龔印文夫婦對業務不熟悉,偷偷將公司的資產轉移,然后消失得無影無蹤。龔印文夫婦不僅投資的錢打了水漂,還面臨著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英國的失敗經歷讓龔印文夫婦心灰意冷,他們又輾轉來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龔印文看到當地的保健品市場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于是又想重操舊業,成立了一家新的保健品公司。
然而,他的行為再次引起了不法分子的注意。一天下午,龔印文在外處理業務時,突然被一伙綁匪擄走。綁匪事先對他的背景有所了解,知道他是個有錢人,于是獅子大開口,向范潔聰索要 800 萬美元的贖金。
龔印文夫婦陷入了絕境,他們既不敢報警,又拿不出這么多錢,只能四處籌錢。最終,為了保住龔印文的性命,范潔聰不得不支付了部分贖金,才將龔印文贖了回來。
經過這一系列的打擊,龔印文夫婦身心俱疲,他們關閉了在新加坡的公司,前往馬來西亞度假,試圖放松一下心情。然而,他們的逃亡生涯并沒有就此結束。在馬來西亞度假期間,龔印文夫婦被一位濟南老鄉認出,這位老鄉曾是濟正集團非法集資案的受害者之一。
看到龔印文夫婦后,他毫不猶豫地向當地警方報了警。馬來西亞警方迅速展開調查,并確認了龔印文夫婦的身份。2010 年 5 月 6 日,龔印文夫婦在他們下榻的酒店被警方逮捕。
回國受審,法律嚴懲終成空
龔印文夫婦被逮捕后,中國警方與馬來西亞警方積極溝通協調,最終成功將他們引渡回國。回到中國后,濟南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對濟正案件展開全面深入的調查。
經過詳細的調查取證,龔印文夫婦的犯罪事實逐漸清晰。從 2001 年 10 月至 2007 年 10 月間,濟正公司共向社會非法集資 24 億元,涉及受害者 32081 名,造成損失 19 億余元。
龔印文將非法集資所得的大部分款項用于個人揮霍,購置了大量的房產、豪車和奢侈品,還設立了多個空殼公司進行虛假宣傳,騙取更多資金。在逃亡前,他們還銷毀了公司賬目,將 2000 多萬元藏匿于他人名下,企圖逃避法律的制裁。
2013 年,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濟正集資案進行公開審理,檢察院以集資詐騙罪對龔印文提起公訴。法院經審理認為,龔印文的行為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給眾多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犯罪情節極其惡劣,社會影響極壞。
最終,法院一審判處龔印文死刑,范潔聰無期徒刑。龔印文對判決結果不服,提起上訴。2015 年,我國刑法進行了修正,集資詐騙罪取消了死刑,最高刑罰改為無期徒刑。
2016 年 10 月 26 日,濟正集資案再次開庭審理,法院認定龔印文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終身政治權利,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范潔聰維持原判。
龔印文從一個前途光明的體委主任,墮落成為一個人人唾棄的階下囚,這一悲劇的根源就在于他的貪婪和急功近利。他被金錢蒙蔽了雙眼,放棄了原本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妄圖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巨額財富,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