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講武德,在停戰的最后一刻,印度發射了大量導彈,偷襲了巴軍很多基地,造成了巴鐵的傷亡,但在這場沖突中,印度也因為趁巴鐵大意了,“偷襲”成功,總算挽回了一些顏面。
5月12日清晨,當印巴停火協議墨跡未干之際,印度軍隊向巴基斯坦境內發射了32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這場代號"濕婆之怒"的突襲行動,精準打擊了巴方5個戰略要地,包括部署"梟龍"戰機的伯拉力空軍基地和北方電網樞紐。衛星圖像顯示,至少3處機場跑道出現直徑15米的彈坑,努爾-汗基地的薩博-2000預警機機庫被直接命中。
印度軍方在新聞發布會上對8架戰機損失避而不談,這種"選擇性失語"暴露其戰略困境。據開源情報平臺"防務瞭望"分析,印軍至少有2架陣風、3架米格-29UPG及1架EMB-145預警機被擊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8億美元。
然而,印度之所以對這些損失避而不談,最重要的原因是莫迪面臨巨大的壓力。
對黨聯盟要求成立特別調查組,徹查價值55億美元的陣風采購案。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國民志愿服務團"指責軍隊"背叛濕婆神"。《今日印度》民調顯示民眾對軍隊信任度驟降22個百分點
這種壓力迫使印度軍方采取"鴕鳥策略"——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報告指出,通過制造"擊毀巴方基地"的焦點轉移,可將公眾注意力從裝備缺陷轉向所謂"戰術勝利"。
與印度形成鮮明對比,巴基斯坦軍方在停火48小時內即召開三場新聞發布會,公布包括電子戰頻譜記錄、導彈軌跡數據在內的217項戰場證據。這種信息透明化戰略取得顯著成效:殲-10C的霹靂-15導彈創下198公里超視距擊殺記錄,CM-400AKG導彈突防速度達4.5馬赫,超過設計指標。翼龍-3無人機實現36小時持續戰場監控。
這些數據引發國際關注:馬來西亞加速推進"梟龍"Block3采購計劃,沙特啟動與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聯合研發項目,甚至北約軍事觀察團申請參觀巴方防空體系。
巴方主動公布5名飛行員犧牲細節,并開放伯拉力基地供國際媒體拍攝。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伯拉力空軍基地遭遇印軍"布拉莫斯"導彈集群突襲,這座部署著JF-17"梟龍"、美制F-16C/D戰機集群以及瑞典薩博-2000"愛立眼"預警機的戰略樞紐,其跑道監控畫面顯示至少三枚導彈穿透防空網。
盡管巴方未公布詳細戰損,但開源衛星數據顯示,北部努爾-汗基地的彈藥庫與南部信德省的雷達陣地同步遭襲,暴露出巴軍防空體系在應對多波次飽和攻擊時的響應遲滯。
在承受打擊的同時,巴軍啟動"銅墻鐵壁"反制行動展現驚人效率。兩架掛載CM-400AKG超音速導彈的梟龍Block3型戰機,利用地形遮蔽突入印控克什米爾空域,以4.5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摧毀印軍阿丹普爾基地的S-400防空陣地。
這一戰術成功驗證了超音速武器對抗先進防空系統的"動能破防"理論,俄制S-400引以為傲的40N6E導彈攔截半徑在實戰中暴露出對高超音速目標追蹤失效的重大缺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