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的衛星剛拍到印度空軍基地冒起的黑煙,伊斯蘭堡的街頭已經掛滿殲-10CE擊落"陣風"戰機的海報——這場隔著160公里互相甩導彈的印巴空戰,直接把百年空戰史撕開一道新紀元的口子。當印度花78億歐元買的"陣風"戰機被霹靂-15導彈追得滿地圖跑,中國軍迷才驚覺:14年前殲-20首飛時取消機炮的設計,早就預判了今天這場"超視距屠殺"。
空戰規則的降維打擊
話說印度空軍這波操作堪稱教科書級翻車現場。5月7日,四架掛著"歐洲最強四代半"名頭的"陣風"剛升空,就被巴基斯坦的殲-10CE隔著兩個省的距離鎖定。印度飛行員還沒來得及打開火控雷達,座艙警報器就炸得像迪廳音響——霹靂-15導彈200公里的死亡半徑,直接把價值3億美元的"陣風"揍成天女散花。最扎心的是,有架蘇-30MKI殘骸直接砸在自家機場20公里外,活脫脫上演現實版"落地成盒"。
這可不是巴鐵運氣好,而是中國軍工打造的"預警機+殲-10CE+霹靂導彈"三位一體體系在發威。ZDK-03預警機雷達一掃,240公里外的印度戰機就跟裸奔似的;殲-10CE的相控陣雷達比"陣風"探測距離多出80公里,相當于吃雞游戲開了透視掛;霹靂-15雙脈沖發動機一啟動,4倍音速追得"陣風"連彈射逃生的時間都湊不夠整分鐘。反觀印度,花大價錢買的法國"流星"導彈射程才150公里,還沒進入發射包線就先領了盒飯。
殲-20的跨時代賭局
時間撥回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那天,軍迷圈炸鍋的不是隱身涂層,而是機翼下光溜溜的炮口——全球五代機就它敢不裝機炮。當時美粉們瘋狂嘲諷:"連F-22都留著20毫米火神炮,中國設計師怕不是忘了畫圖紙?"
現在看,這哪是疏忽,根本是降維打擊的陽謀。殲-20總師楊偉早就放話:"未來空戰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 咱們的算盤打得明白:有預警機當千里眼,量子雷達當透視鏡,霹靂-17導彈當穿云箭,誰還跟你玩機槍掃射的西部牛仔決斗? 數據更直觀:裝上機炮得占0.8立方米空間,少帶1枚導彈不說,隱身涂層還得開個窟窿,雷達反射面積暴漲27%。這買賣擱現在看,相當于給智能手機裝撥號鍵盤——純屬累贅。
歷史輪回的勝負手
話說機炮這玩意,當年也鬧過笑話。越戰時期美軍F-4鬼怪戰斗機取消機炮,結果導彈命中率只有8%,被米格-21拿機炮揍得哭爹喊娘,最后灰溜溜加回炮管。但這次印巴空戰徹底改寫劇本:巴方5:0的戰績全憑超視距擊殺,最近交火距離都沒低于70公里——這距離機炮連敵機尾氣都聞不著。
中國軍工的底氣來自天基偵察網+人工智能決策系統。殲-20的EODAS分布式孔徑系統,150公里內連蚊子振翅都能捕捉;AI火控0.3秒完成目標分配,比F-35的8秒鎖定速度快出26倍。更絕的是"忠誠僚機"戰術,攻擊-11無人機前出當誘餌,殲-20躲在后面放冷箭,這套路比當年F-22單打獨斗高明不止一個維度。
未來戰場的生死時速
看看現在各國空軍的焦慮癥就懂了:日本防衛省連夜研究"中國殺傷鏈",印度哭著找俄羅斯升級數據鏈,連美國都暫停六代機研發,重新評估"超視距云作戰"。反觀咱們,福建艦的電磁彈射能讓殲-35滿油滿彈起飛,055大驅的垂發單元塞導彈像移動軍火庫,這套組合拳打出來,機炮?那都是博物館里的老古董了。
說到底,殲-20取消機炮不是拍腦門決定,而是用14年時間下一盤"體系化空戰"的大棋。當印度飛行員在霹靂-15的死亡警報中手忙腳亂時,中國空軍正在測試射程400公里的霹靂-XX——這種"我打得到你,你夠不著我"的代差,才是現代空戰的終極形態。下次再有人質疑中國軍工,建議他看看珠海航展的"寂靜獵手"激光防御系統——能把無人機燒成煙花的黑科技,還需要機炮這種冷兵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