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與我》之書的推薦者,居然是從事法律的學者衛方兄賀,而非我的文學同道。這顯得有點蹊蹺,或許是因為福柯曾在一本著作中提及博爾赫斯在一部作品中描述了中國古代皇帝不無荒唐地將畜類與植物作了任性之分類,以此顯示其權力的無邊,我記得衛方曾在一次飯局上說起過這個"故事",隨后,我還還讓尚杰兄幫我查了查故事的出處。
有可能正是因為此將衛方的興趣點引向了這本書:《博爾赫斯與我:一場邂逅》。
衛方可能不了解,上世紀的80年代,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一批西方現代派小說,而博氏小說亦名列其中。有趣的是,在當時,文學界一統天下者乃是一撥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亦即一批中年人,而成長中的青年一代仍然處在蓄勢待發的狀態,雖然已然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博爾赫斯小說集的出現令當時的我們備感震驚:小說居然可以這寫?抽象、神秘、玄奧又頗富哲學感。
從此,博爾赫斯式的小說啟示宛若一道涓涓溪流在一代文學奮斗者之心目中開始靜靜地流淌,雖無聲,但時見受其影響的"側影"。
或許也是為了懷舊,向曾經年輕過的那個時代致敬,我也下單買了這本衛方推薦的書。
翻開看第一頁就感覺大好,文筆很文學,也具溫情,悠悠地敘述著,透著親切。
它是作者的從家中的一天說起的。清晨,作者望著仍在熟睡中的孩子和愛妻,心中涌蕩著的溫馨與愛意,然后去了頗具鄉間風味的廚房,按照以往的生活慣例擰開了收音機。但當聲音傳來時他愣住了。
下面是通過收音機傳遞給他的消息,也正是此一消息,遂像是一無聲的啟動裝置,讓他進入了一段歲月的穿越與追憶。在那里,他當時作為正在讀研的一名研究生,受命陪伴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從而開始了一段共同的驅車旅行,也是在旅程中,他有幸聆聽了大師的教誨,令他終生難忘。
作者確實是幸運的,在他成長的關鍵時期遇上了這么好的一位精神導師。隨便說一句,此時的博爾赫斯已然雙目失明。
在我看來,博爾赫斯并非是一般意義上的作家、學者、哲人,盡管他都當之無愧,他更是一位智者。
現在該回到我剛才提及的,作者從收音機里聽到的令他震驚的消息——博爾赫斯與世長辭了,為此,廣播員講述了一段關于對博爾赫斯一生的總結與評價:
將事實與虛構融合在一種無與倫比的敘事序列中,挑戰一切邊界,開啟了拉丁美洲"文學大爆炸"。
在日內瓦去世,享年八十六歲。……他是一個身懷許多故事的人。作為作家,他探索了人類經驗中最獨特的空間,他熱愛迷宮和鏡子,是一位永遠無法被定義的多變的作家。
在以上廣而告之的訃告中,最后兩句尤為精準,一,他熱愛鏡子與迷宮,二,作為作家無法定義。
為什么?因為他是一個根本無須依靠所謂生活積累(亦即中國俗稱所謂深入生活)而且創作的作家,他的一切(虛構)想象與"故事"均源自他讀過的書。博爾赫斯本人就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圖書館館長,而他知識之淵博猶如大海般遼闊。但他從不在小說中賣弄知識,而是將知識巧妙地隱匿在敘事中,且以智者的口吻娓娓道來,予讀者以啟示。
博爾赫斯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天才小說家。
2025年5月13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