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guān)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毛主席一直把新中國建立后的國家治理比作進京趕考,哪怕政局穩(wěn)定后毛主席也不曾懈怠。
他從不相信報紙上的歌功頌德,而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相信只有親眼看見農(nóng)民吃飽穿暖,親耳聽到百姓的歡聲笑語,中國才是真的好。
有一次毛主席和秘書謝靜宜在視察北方工作的火車上,當時火車正好靠近一大片麥田,毛主席想趁機觀察麥田豐收的景象,于是就讓司機師傅降低車速,以便自己更好地觀察。
就在毛主席看得入神時,身旁的謝靜宜卻意外發(fā)現(xiàn),一位農(nóng)村婦女悄悄把麥粒放到自己口袋里,然后她還心虛地四處張望。
謝靜宜連忙呼喊主席:“主席,她偷麥子。”
毛主席目光立馬看向謝靜宜指著的方向,隨即便壓低聲音:“噓!別出聲,別嚇到她。”
毛主席生怕讓農(nóng)婦丟了面子,甚至都忘了自己是在車廂里!
火車越開越遠,毛主席的目光始終沒有從那個農(nóng)婦身上挪開,許久后,毛主席才自責地說道:
“我們的工作還是沒到位,農(nóng)民糧食是個大問題,要不然她一個女人何苦舍棄自尊只為偷這幾個麥粒?”
毛主席從平常的小事里管中窺豹,一點點補足國家和政府的漏洞,讓更多底層的老百姓真正地認同新中國、建設(shè)新中國、相信新中國。
在他的眼中老百姓的事無小事,每一件都是值得他關(guān)注和琢磨,為此他常常來到百姓身邊。
西安食堂
1956年的秋天,天空透徹湛藍萬里無云,十足的好天氣,著名作家閻綱恰巧經(jīng)過西安食堂(老西安飯莊前身),發(fā)現(xiàn)這里熱鬧非凡,掌聲和呼喊聲不斷,甚至連一向忙碌的經(jīng)理也站到店門口興奮地鼓掌,他好奇心發(fā)作,拉過經(jīng)理詢問發(fā)生了什么事。
經(jīng)理激動地指著遠方說道:
“你知道嗎?我居然見到毛主席了,他和彭德懷元帥在我家的小店吃飯了,剛走,那個方向。”
原來是毛主席和彭德懷元帥剛剛?cè)ノ鹘紮C場送走印尼總統(tǒng)蘇加諾,路上彭德懷元帥突然想起周圍人偶然提起西安食堂,便建議毛主席:
“咱們趁著天色早,待會去街口吃口熱乎的,我聽說有一家羊肉泡饃挺不錯的。”
在外面吃飯這樣一件普通小事對于毛主席來說,很是艱難,因為他的身份特殊,時常會遭受國民黨特務(wù)的刺殺。
即便毛主席不在乎,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會付出更多的精力關(guān)注一切的風吹草動。
毛主席和李銀橋
這次隨行的秘書和保衛(wèi)人員有李銀橋、高智、葉子龍、羅光祿等人,其中以衛(wèi)士長李銀橋最為緊張,畢竟這次外出他們有兩位重要的中央領(lǐng)導人,而做事向來謹慎的高智(1952年任機要秘書)第一反應(yīng)也是勸阻:
“毛主席,彭元帥,咱們這車回家很快的,家里的廚師肯定做好飯了。”
這一次毛主席很堅定,他望著街角上煙火氣息實在是不忍再錯過,彭德懷元帥也掏出火來和毛主席一起干巴巴地抽著煙。
其實高智心里清楚毛主席和彭德懷一向體恤他們,不會提出什么過分的要求,但他此刻看著毛主席向往的眼神還是心疼了,于是提出:“我多叫幾個警衛(wèi)來,咱們吃個放心飯。”
毛主席對于這樣興師動眾的行為一向反感,不贊同道:
“我不喜歡搞這些脫離群眾的事情,我希望聽一聽老百姓嘴里最真實的國情。”
彭德懷緊跟著說道:
“潤之呀,我說的那家很地道的飯館,他家的羊肉泡饃肉爛湯濃,肥而不膩,而且地理位置偏僻,不但可以吃得開心還可以聽一聽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
毛主席聽罷很是開心當即表示:“好啊,我今天心情好,這頓我來請你們吃。”
這是毛主席離開陜西后第一次吃羊肉泡饃,回憶過去在延安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毛主席,彭德懷一行人為了不引人注意,特意將車停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帶,戴上口罩步行走進餐館,然后找到一個角落里等待點餐。
這家西安食堂果然很正宗,這里的經(jīng)理明顯是回人,不僅頭戴一頂無檐小白帽,一口地方的陜北話更是為這里增色不少。
毛主席和彭德懷元帥他們一人要了一碗羊肉泡饃,餐館的工作人員照例端上一壺熱茶同時還贈送他們一碟小菜,毛主席覺得他們小本生意就打算拒絕:“別送菜了,你們也不容易。”
誰知工作人員樂呵呵地擺手:
“這幾年經(jīng)濟好了,不差這幾樣小菜,別的桌上也有,你們吃好喝好就行。”
毛主席聽罷也沒有再推辭了,他和彭元帥喝著熱茶聽著附近的老百姓閑話家常。
雖然都是普通的小事,毛主席和彭德懷卻跟著他們歡笑而歡笑,這樣的輕松自在的日子也不多見,毛主席一臉滿足拿著饃一點點掰成小塊扔到碗里。
看著餐館來來往往熱鬧的人群,毛主席感嘆道:
“只有走到老百姓身邊才算是真正的調(diào)查,聽一聽他們所急所想的,我們才能把工作做好,若是老百姓知道我們是當官的,還不一定說實話呢。”
高智等人這才明白毛主席為啥一定要來餐館吃飯的用意了。
吃飯與民生
誠然毛主席的書案前堆滿了各種公文,但是這些公文報道究竟有多貼近老百姓生活。
所以毛主席才會不停告誡手底下的工作人員,不要禁錮自己的思想,學會走到老百姓身邊,只有切實掌握各個階層的人的民情民意,才會找到新中國建設(shè)的辦法。
這時幾碗熱騰騰的湯碗被端了上來,毛主席把小塊的饃倒到碗里然后舀上一大勺的辣椒,最后用筷子使勁一和,一碗地道又辣勁十足的羊肉泡饃就成了,毛主席猛吃一口忍不住對高智說道:“就是這個味。”
毛主席雖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一生可謂是無辣不歡,但隨著長征的隊伍來到陜西后,和很多中央領(lǐng)導人一樣喜歡上陜西本地的美食小米飯和羊肉泡饃。
幾人不多時就將羊肉泡饃吃得干干凈凈,毛主席想起自己還要付錢,隨手摸了摸口袋卻無奈地發(fā)現(xiàn)口袋空空如也,彭德懷和他對視一眼也搖了搖頭。
毛主席看著放下碗筷的高智隨口問道:“高秘書,你一個月工資多少錢?”
高智雖然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如實回答:“主席,100塊。”
毛主席和高智
那一年的100塊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就拿大城市里一戶普通的工人來說,他們最多也就掙三四十,這三四十元卻能養(yǎng)活一家?guī)状耍愿咧且菜惝敃r的高收入人群。
毛主席隨即點頭說道:
“100塊,這工資是真不少啊,夠你過日子了,今天不巧我倆沒帶錢,你去把這筆賬結(jié)了。”
高智這才明白毛主席為什么問他工資,高智剛應(yīng)下雙手就來回摩挲著身上的口袋,原來他也沒有帶錢的習慣。
他的舉動也讓其他工作人員愣了一下,隨后高智尷尬一笑將口袋翻出來,毛主席大手一揮說:“咱們誰有錢把錢湊一湊,先把賬結(jié)了。”
但是他們這一行人常年跟隨毛主席辦公沒有用錢的地方,所以不怎么往身上帶錢,湊來湊去也只有幾角錢,這幾碗羊肉泡饃不便宜也要六元多。
毛主席無奈指示高智向餐館工作人員解釋一下他們明天付錢,高智只得湊到經(jīng)理身邊解釋道:
“您看,我們這幾個人臨時決定來這里吃飯,但是剛才發(fā)現(xiàn)沒帶錢,您給我們開個條明天我們派人把錢送過來。”
經(jīng)理看他們一人一身板正的軍裝搖搖頭:
“付什么錢,仨瓜倆棗的,沖你們這身軍裝這回我免了,你們?yōu)槔习傩兆隽颂嗔恕!?br/>
毛主席那邊也聽到這話也站起來回了句:“你們不容易呀!我們不會拖欠,明天我讓人準時把錢送過來。”
毛主席這一開口,周圍人紛紛認出來毛主席,然后他們熱情地過來要和毛主席、彭德懷打招呼握手。
毛主席和彭德懷也一一回應(yīng),只有高智和李銀橋等人分外緊張,他們緊急招呼店家先關(guān)門,別讓更多人涌進來。
毛主席隨即坐下來和店里的老百姓說話聊天,毛主席從他們臉上的喜悅表情看出了國家經(jīng)濟形勢的欣欣向榮,毛主席趁機把西安食堂的工作人員都叫了過來表示感謝,包括當時年紀尚小的掌勺師傅劉廣通。
毛主席和彭德懷一向喜歡這種與百姓同樂的氛圍,他們還一起喝了陜西特產(chǎn)西鳳酒,一輪談話過后高智提醒主席接下來還有重要的工作安排必須走了,老百姓才讓出一條通道目送毛主席的離開,只不過掌聲和歡呼聲不斷。
第二天這個西安食堂果然收到毛主席身邊工作人員送過來的飯錢,雖然經(jīng)理再三推辭,工作人員還是放下就利索地走了,經(jīng)理握著那幾塊錢的飯錢感嘆道:
“新中國就是不一樣,毛主席就是不一樣。”
經(jīng)理不知道的是毛主席才是踐行“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最堅持的革命家,無論是戰(zhàn)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毛主席的飲食從來沒有逾矩過。
幾個小碗菜和一小碗湯,有時需要宴請賓客他還是拿出稿費出來填補進來,有一次警衛(wèi)員見毛主席沒有胃口特意找老鄉(xiāng)要了一串辣椒,毛主席看見直接勒令他送錢道歉。
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毛主席的大部分稿費都沒有經(jīng)過他的手,而是歸中辦特會室管理,一小部分接濟毛主席的親朋舊友和革命志士,剩下的一大部分都上交給了國家。
毛主席常說:“國家和人民給了我這么高的待遇,我怎么還能占人民的便宜呢。”
民情高于天
毛主席對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關(guān)心,他不顧危險多次深入到田間地頭、家門里親自問、親自看,無論是紅軍、解放軍還是如今的新中國,我們能從每一件小事里看出他的偉大。
1928年毛主席帶領(lǐng)革命隊伍來到井岡山,但是這里窮苦,數(shù)量龐大的軍隊吃飯始終是一個大問題,而且很多百姓參軍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里窮得吃不起飯。
為此毛主席也是傷透腦筋,最開始這里的土匪很猖狂,他們無惡不作是附近的毒瘤,而且他們手里有糧食,為此毛主席的第一槍就是打土匪,同時還會向老百姓征收一部分糧食。
可是土匪也是有限,毛主席只能繼續(xù)想辦法,這就是后來的“打地主惡霸,分田地”,這種方式也確實為紅軍隊伍帶來充足的糧食,老百姓積極參軍,紅軍隊伍也逐漸壯大,糧食就成為紅軍生存的頭等大事。
革命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開始向經(jīng)濟建設(shè)方向傾斜,為此毛主席為首的領(lǐng)導人制定了公平公正的土地政策,興水利、分配勞動工具、派戰(zhàn)士支援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等手段圓滿解決了糧食危機。
1947年為了作戰(zhàn)需要毛主席和中央領(lǐng)導機關(guān)轉(zhuǎn)戰(zhàn)陜北,期間曾短暫借住在偏僻的花山村,組織安排給毛主席的屋子旁有一處推碾子的空地。
老百姓閑暇時便拿上家里的谷米,三五成群地碾米吃,碾米聲一響便是一天,有一天毛主席突然聽不到碾米聲特意叫來警衛(wèi)員詢問。
他的警衛(wèi)員回答道:
“主席,這是我的主意,他們碾米聲太吵了,有時候您辛苦了一晚上,剛躺下他們就來碾米,我就找村長打了個商量讓他們統(tǒng)一在村那頭碾米。”
毛主席知道警衛(wèi)員的好意但還是忍不住告誡他:
“你也知道他們村就這兩處石碾,我們讓他們停掉一處,村里一半人吃飯怎么辦?你想想咱們革命的目的不就是希望老百姓吃上飯嘛。”
可警衛(wèi)員繼續(xù)勸說道:“可石碾的聲音太大了,您還有這么多工作要忙。”
毛主席看到警衛(wèi)員很堅持就順手遞給他一支煙:
“咱們一路走來,我毛澤東什么惡劣的條件沒見過,這里其實挺好的,待會啊,你小子親自去道個歉,然后把鄉(xiāng)親們請回來碾米。”
毛主席緊急攔下他:“把手上的煙抽完,抽著煙和老百姓聊天不禮貌。”
警衛(wèi)員轉(zhuǎn)身對著毛主席點頭:“主席我知道錯了,我會好好和他們道個歉。”
警衛(wèi)員一出門就碰上幾個出門準備碾米的婦女和村長聊天,警衛(wèi)員向村長表達了自己的歉意,還客客氣氣將這幾個婦女請回來碾米。
毛主席在屋內(nèi)聽到熟悉的碾米聲也高興起來,轉(zhuǎn)頭他從木箱里拿出一包茶葉交給附近的炊事員,囑咐他一定要每天燒點茶葉水給這些百姓送去解解渴。
茶水有情,關(guān)愛亦有情,這就是毛主席的格局,也是他讓我們敬佩的地方,他的偉大深刻而又徹底,若不是把國家的擔子往身上扛,他也不會活得這般苦,這般累!
黨民魚水情
毛主席常常把共產(chǎn)黨和老百姓的關(guān)系比作魚水情,兩者誰也離不開誰,毛主席自己也是牢記這句話,他對于老百姓的關(guān)愛是如同春雨一般潤物無聲。
1944年毛主席聽說過一件怪事,西川侯家溝這兩年幾乎沒什么新生兒,老百姓愚昧各種謠言滿天飛,人口就是勞動力。
尤其在落后的農(nóng)村,毛主席為此專門找來延安市市長張漢武,張漢武和一干領(lǐng)導干部也多次調(diào)查但始終沒有頭緒,他聽到毛主席的詢問也是無可奈何。
張漢武
毛主席建議他將當?shù)氐娘嬘盟踊灒瑥垵h武聽完立刻就做了,水質(zhì)果然出了大問題,有了大方向,張漢武立刻采取改水處理解決當?shù)氐纳龁栴}。
1947年毛主席去河北的路上碰見一對母子,看樣子孩子生了大病母親六神無主只能抱著孩子哭泣,毛主席緊急把同行的隨軍醫(yī)生叫下來給孩子看病,母親描述病狀:
“孩子不知道怎么了,一直發(fā)燒,燒得說胡話,吃藥也不管事。”
醫(yī)生拿出聽診器和體溫計檢查一遍,毛主席看著氣息微弱的孩子嘴唇顫抖地問道:
“孩子怎么樣,有救嗎?”
醫(yī)生點頭只是皺起眉頭,
“能救是能救,只是我這里只有這一種進口藥,上次您生病時我都沒舍得用,就怕遇到什么萬不得已的情況,眼下……”
毛主席卻果斷下令:“用,孩子的命就是萬不得已的情況。”
醫(yī)生打開藥箱拿出那支珍貴無比的盤尼西林給孩子注射進去,然后喂了水,沒多久孩子的氣息就穩(wěn)定下來,臉色也好看了許多,毛主席騰出一輛車將母子倆送回去,順便讓醫(yī)生再觀察一陣再回來。
后來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就把醫(yī)療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農(nóng)村,也多次關(guān)注農(nóng)村缺醫(yī)少藥的現(xiàn)狀,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村里的衛(wèi)生室得到迅猛發(fā)展,極大程度上解決了農(nóng)村看病難的問題。
毛主席真的為這個國家犧牲了太多太多了,但他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為人民服務(wù)的態(tài)度上來,把國家和集體利益放在自己之上,他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豐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