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貓叔兒,喜歡人文歷史,換一個視角為大家解構歷史故事【上方點擊關注】
黃河的濁浪拍打著晉國南境,在晉國絳都城內,重返故地的重耳撫摸著斑駁的城墻裂縫,心中不免惆悵。
國內惠公舊部占據半壁江山,呂甥、冀芮的私兵在城郊游蕩,甚至倆人還干出了火燒公宮的犯上行徑。
而晉文公手中,僅有一支由秦穆公施舍的三千秦軍。
外部環境更是堪憂,楚軍的兵峰已深入到中原腹地,眾諸侯紛紛患上了“恐楚癥”。
此時的晉國,可謂是內外交困。
這位嘗盡流亡苦楚的落魄公子,卻在袖中藏著一劑猛藥:三軍六卿制。
有人說它是縫合國家裂痕的手術刀,也有人說它是慢性腐蝕君權的毒藥。
三軍六卿制究竟是怎樣的制度,既能將十一個卿族鍛造成爭霸利刃,也暗地里孕育出趙、韓、魏三家分晉的禍根。
今天,咱們就用一篇文章,講清三軍六卿制的始末……
楚國的擴張與中原的權力真空
公元前636年,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周王室的權威早已如同夕陽余暉,微弱而無力,徹底淪為了各路諸侯手中任意擺布的提線木偶。
曾經輝煌一時的齊桓公霸業,也如同劃過夜空的流星,璀璨一時后,終究還是隕落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只留下一抹淡淡的哀傷與無盡的嘆息。
中原大地,權力真空逐漸形成,仿佛一片被遺忘的荒野,等待著新的霸主來填補這片空白。
而就在這時,南方的楚成王,如同一只蓄勢待發的猛虎,駕駛著他的戰車,以雷霆萬鈞之勢,順勢碾過了漢水流域的廣袤土地。
他的野心與力量,讓整個中原都為之顫抖。
陳、蔡兩國,這些曾經的小國,面對楚國的強勢崛起,毫無抵抗之力,只能無奈地淪為楚國的附庸,任其擺布。
而鄭、衛兩國,更是匍匐在地,稱臣納貢,以求得一絲喘息之機。
整個中原,仿佛都被楚國的陰影所籠罩,各國君主憂心忡忡,夜不能寐。
而在這亂世之中,宋襄公卻妄圖接棒齊桓公,成為新一代的霸主。
他自詡為仁義之君,率領著他的“仁義之師”,踏上了與楚國爭奪霸權的征途。
然而,泓水一戰,卻成了他永遠的痛。
在這場戰役中,宋襄公的“仁義”成了他致命的弱點,他拒絕了半渡而擊的良機,結果讓自己的軍隊被楚軍踏成了齏粉,自己也身受重傷,狼狽不堪。
楚國的戰略壓迫,如同懸在各國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提醒著他們楚國的強大與不可侵犯。
各國君主紛紛尋求自保之策,有的暗中聯合,試圖共同對抗楚國;有的則選擇臣服,以求得一時安寧。
但無論如何,楚國的崛起,已經徹底改變了中原的格局。
驪姬之亂的遺產與惠公舊部
而此時,已經流亡長達十九年的晉文公,其心中對于敵我之勢的洞察,遠比任何人都要深刻且透徹。
他深知,那勢力橫亙于黃河對岸的楚國,并非晉國此時真正的威脅所在。
真正的敵人,其實一直潛藏于晉國的朝堂之上,那些暗流涌動的權力斗爭與人心向背,才是決定晉國命運的關鍵。
晉獻公的“盡誅群公子”之舉,無疑是一場瘋狂的權力清洗,它讓晉國的公族體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幾近于崩潰的邊緣。
驪姬的“二五耦”毒計,更是將晉國的朝堂攪得烏煙瘴氣,人心惶惶。
再到后來,惠公的“朝濟夕設版”背叛行徑,更是徹底擊碎了晉國人對君主的信任與忠誠,使得晉國公族體系徹底崩壞,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蕩之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公族為主體的國人,心中充滿了對往昔周禮治國、井然有序時代的懷念與向往。
他們迫切地希望,晉國的政治能夠重回周禮的軌道,恢復那曾經的繁榮與穩定。
當重耳,這位歷經磨難的晉國公子,重新踏入了絳都時,他面對的,是一個錯綜復雜、暗流涌動的政治局面。
在這里,他必須小心翼翼地應對三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一,是國內留守派大夫。
這些人用自己的家族血淚,守護著晉國的河山,同時又以世代累積的功勛,牢牢控制著國內的大部分資源。
他們既是晉國的守護者,也是朝堂上的重要力量,對于晉文公的歸來,他們既有著期待與歡迎,也有著警惕與戒備。
二,是流亡派大夫。
這部分人,自不必說,是跟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勞苦功高的忠臣。
他們與晉文公患難與共,情深義重,對于晉文公的重返晉國,他們滿心歡喜,充滿期待,并愿意為晉文公的事業傾盡所有。
三,是惠公舊部。
這些人,是惠公為了打擊公族、鞏固自身權力而扶持起來的強卿,如呂甥、冀芮等人。
他們與惠公一派利益綁定,對于晉文公的到來,他們心中充滿了敵意與不滿。
他們擔心自己的利益會受到威脅,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撓晉文公的改革與復興計劃。
面對這三股勢力,晉文公深知既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又要巧妙地化解各種矛盾與沖突,才能在這片動蕩不安的土地上,重新建立起一個強大而穩定的晉國。
三軍六卿制:政治妥協的折中方案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調解復雜的利益分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這需要當政者,認真梳理國內錯綜復雜的關系,在相互糾纏的利益群體中,尋找到一個盡可能照顧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三軍六卿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晉國施行軍政一體,三軍將佐既是軍隊統帥,也是行政首長,因此又被稱為“六卿”。
國君加上六卿組成的小團體,是制定晉國一切政令的最高權力機構,這和明朝的內閣、清朝的軍機處有點相似。
確立了制度之后,接下來就是選拔六卿。
我們直接看結果,晉國的第一階六卿分別是:郤榖、郤溱、狐毛、狐偃、欒枝、先軫。
在族群屬性上,我們可以看到晉國的六卿都被公族所占據;在政治派別上,流亡派只有狐偃占了一個席位。
而留守派和惠公舊部則分庭抗禮,這種安排其實是晉文公對當下局勢的妥協。
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更是一種尋求動態平衡的藝術。
當然,晉文公的做法對于那些追隨他流亡在外的異姓貴族來說,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同時,對有著集權夢想的自己,如今的政治格局也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當下,穩定國內局勢是第一要務。
隨后,他完全可以靠個人威望的提升,來擴大自己在六卿內閣中的影響力。
通過提高自己的話語權,進而再對這紛繁復雜的利益集團進行調整。
提升威望?那沒有什么方式比戰爭來的更有效!
整合了晉國內部的晉文公,將目光撇向了南方那個不可一世的楚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