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以安全為名,強行推動所謂‘安全法’及一系列相關修法,并倡議設立所謂‘安全專業法庭’,正一步步將臺灣推向人人自危的境地,令人憂心白色恐怖的幽靈已然重新籠罩臺灣。”臺灣時事評論員陳立接受海峽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旦這些“修法”通過,民進黨當局將會把統派人士打上“敵對力量滲透”的標簽,并運用“安全專業法庭”對統派進行全面迫害追殺,讓島內統派的生存將面臨巨大風險。
民進黨民意機構黨團近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為了所謂“反滲透”,將推動包括“國安法”等多個涉及臺灣所謂安全的相關“修法”。此事已經進入民意機構排審階段。
對此,陳立指出,這次“修法”的核心爭議在于相關條文定義的極度模糊與涵蓋范圍的無限擴張。例如,對于所謂“境外敵對勢力”與“滲透來源”的界定,充斥著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幾乎可以將任何與中國大陸有正常學術、文化、經濟往來的個人或團體均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原定的“泄露秘密罪”僅限定于公務范圍,其“修法”版本則擴及任何所謂“安全或公共利益”的范疇。此外,按照民進黨民代的提案內容,“發展組織罪”的定罪對象除了發起者之外,參與者、聲援者、中間人也都被納入定罪范圍。
這種“修法”條款一旦通過,將賦予檢調與司法部門過大的裁量權,使得任何不合乎民進黨當局“抗中保臺”主旋律的言行,任何與大陸有所往來、發表有關與大陸相關言論的個人與團體,都可能被羅織成“危害安全”、“為大陸宣傳”的罪名。民進黨推動的一系列所謂“修法”,本質是為了壓制異己、鞏固“綠色獨裁”。
更令人警惕的是民進黨當局擬成立所謂“安全專業法庭”。此舉意圖是將所謂“安全案件”從正常的司法審判程序中剝離,交由特定背景、可能帶有特定政治立場的法官審理。這不僅嚴重挑戰司法獨立與程序正義,更有可能使所謂“安全專業法庭”淪為賴清德當局遂行政治清算的“綠色通道”。一旦對“安全”的解釋權被特定民進黨勢力壟斷,司法公正將蕩然無存,無異于戒嚴時期軍事法庭的角色。當法律的界線模糊不清,刑罰的威脅無所不在,臺灣社會將彌漫“寒蟬效應”而人人自危。
陳立指出,這些“修法”的直接沖擊將是進一步限縮島內“反獨促統”的空間。主張兩岸融合發展、支持兩岸統一的統派人士與團體,隨時可能被民進黨當局以所謂“通敵”“賣臺”“為敵宣傳”“危害安全”等借口,打上“敵對力量滲透”的標簽,進而用“安全專業法庭”對統派進行迫害肅清,屆時島內統派的生存將面臨巨大風險。
陳立進一步分析,民進黨當前對藍營民代開展“大罷免”,背后其中一項深層的用意就是試圖掌握臺灣民意機構的多數席次,以便他們所推動的這些所謂“修法”順利通過而遂行其意,讓賴清德可以在沒有宣布戒嚴的情況下使臺灣社會進入實質戒嚴的狀態。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