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走進淄博市博山區城西街道大辛社區,悠揚的歌聲從社區文化書院傳來。推門而入,10余名居民正在忙著排練,各種樂器間跳動的音符與墻上懸掛的獎牌相映成趣。居民們笑著對記者說:“以前想學點啥得往外跑,現在家門口的文化書院啥都有,我們每周都會來。”
“以前搞活動是‘干部干、群眾看’,現在大家都搶著當主角。”大辛社區黨委書記崔宏指著社區藝術團的演出安排表欣慰地說。
這僅僅是城西街道文化書院建設的一個縮影。2025年以來,城西街道以“以文化人”為核心,通過三個“轉變”推動文化書院從“建起來”到“活起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精神盛宴”。
根據城西街道向記者展示的一份“文化需求清單”:書法、戲曲、非遺手作位列中老年群體需求前三,青少年則更青睞科普實驗和閱讀分享。在“清單”指引下,城西街道將所轄社區的文化書院劃分為“傳統文化傳承”“現代文化體驗”兩大類,每周推出定制課程。
記者在采訪中偶遇柳杭社區書畫愛好者蔣平凡,他正手把手教社區的孩子們畫國畫:“街道和社區是我們的‘文化管家’,我們只管專心教學,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來到鳳凰園社區的文化書院,孩子們正圍坐在一起,聽志愿者講述博山紅色故事。社區黨委書記徐艷告訴記者,他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的社區文化書院,不僅藏有3000多冊涵蓋社科、黨建、親子教育等領域的圖書,還通過“社區文化書院+”模式,將閱讀服務、藝術教育、志愿服務深度融合,打響了“鳳凰暖鄰”社區文化品牌。
2025年以來,城西街道統籌公共文化空間資源,打造“1+14+N”文化服務矩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核心,貫通網格驛站、城市書房、物業活動室、群眾常聚集的文體廣場等文化服務點位30余處,將文化服務陣地延伸到群眾身邊。憑借分眾化、多樣化開展“思政大先生”宣講、“我們的節日”、全民閱讀、文化惠民演出等,提高公共文化空間的覆蓋率和使用率。
數據顯示,不到5個月,城西街道已開展文化活動60余場,通過“文化潤心”,將居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凝聚起向上向善發展的正能量。下一步,城西街道將持續探索“文化書院+”模式,讓文化惠民更精準,讓文化育人更有力,打造傳播文明、凝聚群眾的新陣地。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姜濤 通訊員劉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