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界中,有這樣一位企業家,他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不熱衷于媒體聚光燈,卻以實干家的本色,在中國鋰業領域書寫了一段傳奇。他便是被業界稱為“鋰王”的蔣衛平,用十年光陰,為中國“搶”來了一個鋰業帝國。
蔣衛平,一個在鋰業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名字,他領導的天齊鋰業在短短十年間,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迅速崛起為全球鋰業巨頭。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挑戰與機遇、果敢與堅韌的商業史詩。
果敢決策,阻止行業“魔鬼聯姻”
2012年,全球鋰鹽行業格局面臨重大變局。當時,洛克伍德,作為全球鋰鹽三巨頭之一,計劃收購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礦生產商泰利森。泰利森手握全球儲量最大、品質最優的格林布什鋰礦,其鋰精礦供應量在中國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礦石提鋰廠商使用的鋰精礦約90%都源自于此。對于天齊鋰業而言,泰利森更是其重要的物資來源,每年天齊鋰業購買的鋰精礦中,有三分之一都來自泰利森。
一旦洛克伍德成功收購泰利森,全球鋰業格局將被徹底改寫,中國企業將在鋰資源供應上受制于人,面臨被大幅漲價甚至斷供的困境。蔣衛平深知其中利害,他絕不能坐視不理。彼時的天齊鋰業,總資產不過16億,營收不足4億,市值僅35億,而洛克伍德總資產逼近400億,年營收150億左右,泰利森資產規模也在20億左右。面對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大多數人或許會選擇避其鋒芒,但蔣衛平卻毅然決然地迎難而上。
他孤注一擲,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四處舉債,奔赴澳大利亞。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和場外協議轉讓的方式,成功購得泰利森19.99%的股份,一躍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在隨后的股東大會上,蔣衛平憑借手中股權,一票否決了洛克伍德對泰利森的收購議案,為全球鋰業格局的重塑按下關鍵按鈕。洛克伍德不甘心就此放棄,繼續加價收購剩余股份,但此時的蔣衛平已無退路可言。在幾輪激烈的競價后,洛克伍德察覺到蔣衛平的“外強中干”,選擇暫時退出,坐等看戲。然而,關鍵時刻,中投公司伸出援手,為蔣衛平解了燃眉之急。
泰利森的成功并表,猶如為天齊鋰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使其迅速擴充規模。隨著鋰周期的上行,天齊鋰業的股價在五年內實現了十倍的增長奇跡。這次驚心動魄的收購之戰,不僅讓蔣衛平在鋰業江湖一舉成名,更為中國企業在全球鋰資源競爭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豪賭SQM,布局全球鋰資源版圖
成功阻止洛克伍德收購泰利森后,蔣衛平并未滿足于此。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廣闊的全球鋰資源市場,智利的SQM公司成為了他的下一個目標。SQM作為世界鋰礦四巨頭之一,掌控著全球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為成熟的阿卡塔瑪鹽湖。蔣衛平深知,若能將SQM納入版圖,天齊鋰業在全球鋰業的影響力將得到質的飛躍。
2017年,命運之門為蔣衛平打開了一條縫隙。SQM的大股東因遭遇反壟斷調查,被迫出讓股權。蔣衛平果斷出擊,在眾多競購者中脫穎而出,以4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9億)的高價,拿下SQM23.77%的股份。這筆交易的規模,遠超此前收購泰利森的金額。為了完成收購,259億資金中有240億來自銀團貸款。要知道,當時天齊鋰業的總資產僅為178億,凈利潤不過26億。這意味著,僅靠公司盈利償還貸款,需要將近十年的時間,還不包括巨額利息。
但蔣衛平深知,這是天齊鋰業乃至中國企業在全球鋰資源競爭中難得的機遇。他抵押了自己名下的大量股權,向貸款方表達堅定決心。收購完成后,天齊鋰業成功攬入全球最大的鋰輝礦和鹽湖礦,一個世界級的鋰業巨頭雛形初現。
然而,命運的車輪并未就此停歇。2018年之后,國內電動車補貼政策調整,疊加行業產能過剩,碳酸鋰價格一落千丈,從最高18萬元/噸暴跌至4萬元/噸。天齊鋰業的盈利能力急劇下滑,原計劃的赴港上市融資也因此擱淺。與此同時,巨額貸款所帶來的財務費用如同一座大山,壓得蔣衛平喘不過氣來。2019年,公司僅支付利息就高達20億,最終導致巨虧近60億。一時間,市場上關于天齊鋰業破產、退市的傳言甚囂塵上,審計機構也對其經營狀況提出質疑。
沉穩應對,化解危機重啟征程
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蔣衛平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沉穩。他沒有被輿論的喧囂所干擾,沒有在公眾面前過多解釋或澄清,而是默默采取行動。為了降低負債率,他嘗試了幾乎所有可能的融資手段,可轉債、定增、配股、戰投、領式期權等,屢敗屢試,從未放棄。
2020年11月29日,天齊鋰業一筆18.84億美元的到期債務因無力償還被迫展期,公司陷入生死存亡的倒計時。然而,蔣衛平僅用八天時間,便迅速敲定引入IGO作為戰略投資者,為瀕臨絕境的天齊鋰業爭取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2021年,隨著鋰價重回升勢,天齊鋰業的盈利能力得到顯著改善。蔣衛平抓住時機,重啟港股上市計劃。2022年7月13日,天齊鋰業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達134億。這筆資金不僅償還了剩余貸款,還為公司未來發展預留了充足的資金。站在港交所的大屏前,蔣衛平依然保持著那份歷經風雨后的平靜。
未雨綢繆,保障國家鋰資源安全
鋰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古迪納夫曾警告稱,鋰資源可能成為引發戰爭的導火索,其戰略地位堪比石油。數據表明,南美“鋰三角”(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的鋰資源儲量占全球的58%,而中國僅為6%。中國作為一個鋰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在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對鋰資源的需求日益旺盛,供應安全面臨著巨大挑戰。
回望蔣衛平的兩次重大收購決策,收購泰利森是為了解決國內鋰資源供應的“燃眉之急”,而收購SQM則是著眼于長遠的“未雨綢繆”。在當時復雜的市場環境下,他精準把握機遇,以非凡的勇氣和魄力,為中國企業在國際鋰資源競爭中搶占先機。他的每一次決策,都如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為中國的鋰資源供應導航,確保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根基穩固。
蔣衛平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有著穿透時代的洞察力,在多數人追逐短期利益時,他卻能居安思危,提前布局。他的故事,是中國企業家精神的生動寫照。從0到1,他憑借著對行業終局的深刻理解和堅定信念,在鋰業領域打造出一個帝國。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企業家,不僅要在順境中把握機遇,在逆境中更要堅守初心,勇往直前。蔣衛平,這位中國“鋰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全球鋰業舞臺上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國鋰資源產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