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十四年,天下太平。
然而,一場不易察覺的危機...
正在帝國內部擴散…
此時此刻,大唐子民們并不知道,他們正處在大廈崩塌的前夜…
這一天…
長安小吏李善德,買下了他的第一套宅院...
房子不大,地段也不好,去皇城上班要走上小半個時辰…
但是,院子里那棵桂花樹,觸動了李善德的想象:
到了八月,在院子里鋪一條毯子…
毯角用新豐酒壇壓住,夫人和女兒端出熱騰騰的重陽米糕,澆上一勺濃濃的蔗漿,一家人邊吃邊賞桂花…
為此…
李善德耗盡積蓄,借貸三百九十二貫,終于買下了這套房子…
然而,還沒等到八月,他的人生就發生巨變。
這一天,一道催命符擺在李善德面前: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新鮮荔枝進長安。
要知道,荔枝這種水果,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
從嶺南到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想要在變味之前將荔枝運到長安,無異于癡人說夢,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貴妃想吃荔枝,皇帝下了圣旨,那就是天命不可違…
這差事,既然落在了他李善德頭上,那他能扛得扛,不能扛也得扛,否則就要人頭落地…
話說,李善德這個人,他不懂官場之術,不諳修辭之道…
他這一生熟悉的只有數字,當危機降臨時,他唯一能依靠的,亦只有數字。
他將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用數學的方法,化整為零,拆解成兩個關鍵變量:
第一, 縮短運送時間。
第二, 延長保鮮時間。
那么嶺南距離長安有多遠呢?
李善德查得明白...
離開長安后,自藍田入商州道,經襄州跨漢水,經鄂州跨江水,順流至洪州、吉州、虔州,越五嶺,穿梅關而至韶州,再到廣州,全程五千四百四十七里。
他規劃出四條路徑,有陸路,有水路,有陸地和水路相結合…
此時的大唐,陸路每三十里有驛站…
李善德在每一個驛站,預備快馬,以八百里加急接力的速度,最大限度的壓縮時間…
保鮮方面…
他砍下整棵荔枝樹,保留枝葉,用鹽水清洗,以雙層甕(外層和內層之間灌水的壇子)為容器,再輔以冰鎮…
最大限度延長了荔枝保鮮的時間…
在李善德的腦海中…
整個運送荔枝計劃,仿佛是一個無比復雜的數字謎題…
從荔枝品種的選擇,到儲存方式的優劣...
從水文氣候,到這一路上的交通安全...
從騎手的技術,到駿馬的體力...
從各級地方官僚的配合程度,到帝國高層的權力博弈…
無數變量彼此交錯,衍生出恒河沙數的天量可能性組合…
在這茫茫概率海洋之中,李善德必須找到最好的概率組合,那是他唯一的救贖之道…
這個故事,來自馬伯庸的小說《長安的荔枝》,已經先后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電影版將在今年7月25日公映,大鵬執導,并飾演李善德…
電視劇版,導演曹盾,主演:雷佳音、岳云鵬、那爾那茜…
電影和電視劇版,均投資巨大,頂級卡司,再加上比較靠譜的主創團隊,都很值得期待…
電影版《長安的荔枝》海報
電視劇版《長安的荔枝》海報
電影和電視劇等公映以后我們再聊…
今天先聊聊這個故事本身…
據說,馬伯庸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因為讀到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他不禁去想:
荔枝保鮮時限這么短...
跨越五千里的轉運之旅究竟是如何達成的?
是誰讓楊貴妃在長安吃到嶺南荔枝呢?
當然,歷史書上沒這個人的名字…
但我們知道,一定有那么一個人,或者一群人,他們為了讓楊貴妃吃到新鮮荔枝,宵衣旰食,嘔心瀝血…
于是,馬伯庸給這個人取了名字:李善德。
馬伯庸寫道: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揮手幾十萬精騎出塞。要支撐這種規模的調動,負責后勤的基層官吏會忙成什么樣。
明成祖興建北京、遷出南京、疏通運河,可謂手筆豪邁,但仔細想想,這幾項大工程背后,是多少個小人物在辛苦奔走。
所以說,千古艱難唯做事,一事功成萬頭禿。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可惜的是史書對這個層面,關注得實在不夠多。
除了“底層公務員的辛酸”…
這個故事還向我們展示了:不受約束的權力能夠任性到何種程度。
為了讓皇帝的女人想上幾顆荔枝…
轉運5000里,涉及水陸驛站153個…
調用上萬人力,耗費銀錢高達56720貫…
要知道一棵荔枝樹要長20年,這一次就將30畝果園毀于一旦…
幾百匹駿馬,筋疲力竭,橫死途中…
幾百名騎手和船夫,在過度疲勞和事故中死傷過半…
馬匹到達長安時,李善德七天七夜沒有合眼,雙眼糊滿眼屎,頭發全白,臉頰干癟,全身塵土,活像一具干尸…
那他究竟送到了多少荔枝呢?
只有一匹馬和兩壇果。
這就是,權力任性的后果…
說起來,所有不受約束的權力都有一個共同特征:任性。
何為“任性”?
就是: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必須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比如,小孩子通常任性…
因為,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
這是天性…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具備了共情能力,慢慢懂得了責任和義務,也就理解了這個世界并不是圍著自己運轉…
任性,是2-7歲孩子的特征…
如果,一個成年人,還以自己為中心,完全不顧他人感受,任性妄為,想干啥就干啥…
那這個人就是所謂的“巨嬰”,遲早要受到社會的“毒打”…
在這個世界上,不受約束的權力最易任性…
因為,將會有一群溜須拍馬高手圍繞著他,為他建立一個無比舒服的“信息繭房”…
在這個“繭房”中,掌權者認為自己:永不犯錯,絕對正確,比任何人都聰明…
比如,唐玄宗就被稱為“圣人”…
何為“圣人”?
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等,至善至美的人。
或許,在信息繭房加持下,唐玄宗真覺得自己是個完美無缺的“圣人”…
但事實上,全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狗屁圣人,他連個正常人都算不上...
正常人會用幾百條人命去換幾顆荔枝?
最可笑的是…
在“安史之亂”期間,不僅是唐玄宗覺得自己是“圣人”,就連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殺人魔王也稱自己是“圣人”…
當一個人擁有了不受限制的權力,他就會像7歲小孩一樣…
在他腦子里,這個世上每件事情都與他有關,都要臣服于他的意志…
因為,他是具有最高智慧,最高尚品德,絕對正確,永遠不會犯錯,近似神仙的“圣人“…
所以,圣人老婆想吃荔枝,這么簡單的事情,那就必須辦到…
至于要消耗多少資源,要折損多少生命,要付出多大代價,那也輪不到圣人操心…
圣人要辦天下大事,下世界大棋,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辦荔枝這點小事…
所以,為了搞荔枝,朝廷專門設了一個職位叫:荔枝使。
據不完全統計...
唐玄宗執政時期,除了“荔枝使”,還設了“木炭使”在冬天幫圣人搞木炭...
“花鳥使”幫皇帝搞花鳥...
“糖蟹轉運使”幫皇帝搞糟腌的螃蟹…
權力任性,絕不是孤例,而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
比如,另一位皇帝…
宋徽宗喜歡奇石...
只要是被他看上的石頭,無論是在深山老林里,或者深水激流中,都不計民力要搬運到南京…
有一次,皇帝看中一塊太湖石,高達四丈…
為了把這巨石弄進皇宮,朝廷強征幾千艘運糧的船只,役夫數千人...
沿途所經州縣,為了讓船隊通過,拆毀橋梁,鑿壞城郭…
宋徽宗的“花石綱”政策,前后延續二十多年,消耗無數銀錢和民力...
再加上地方官吏借機中飽私囊,給東南人民造成極大災難,也成為激起方臘起義的重要原因…
然而,當權力任性到“要用人命換荔枝程度”的時候…
權力,也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就在楊貴妃吃荔枝的幾個月后,大唐天寶十四年11月,安祿山舉兵叛亂,慘絕人寰的“安史之亂”爆發…
次年,唐玄宗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禁軍嘩變,逼玄宗賜死貴妃…
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之下,時年38歲…
只不過...
不知楊貴妃被勒死的那一刻...
相信因果的她...
可曾想起嶺南的荔枝,可曾想到自己的死和這嶺南荔枝之間,也有那么一些因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