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發布聯合經貿會談聲明,標志著特朗普在“超級關稅戰”中向中國低頭。據新聞報道,特朗普對華關稅從145%大幅降低,降幅顯著,但未能在半導體、稀土等核心領域從中國換取任何讓步。
面對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戰略定力,特朗普無條件投降,被戲稱為“史上最短貿易戰失敗者”。然而,這一滑跪不僅暴露了美國戰略的失誤,更讓特朗普將矛頭指向歐盟,試圖通過“東失西補”的策略,從歐盟榨取經濟利益,填補財政赤字。然而,這一策略不僅可能加速中歐合作的深化,也將進一步削弱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對于中國來說,如果能因此與歐盟實現聯合,那將是一個重大的國運。
特朗普對中國妥協的背景
特朗普對中國的妥協,根源于美國經濟的脆弱性和對華商品的依賴。根據2025年5月12日的新聞報道,特朗普對華關稅從145%降至較低水平,顯示出美國急需中國的商品。如果沒有中國的商品,美國的貨架將空空如也,這是個“要緊的事”。
沃爾瑪等零售巨頭警告,圣誕節期間可能面臨供應鏈危機,顯示出美國對華商品的依賴程度。中國的出口在關稅戰期間逆勢增長8.1%,2024年經濟占全球18.6%,制造業占比27%,證明了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反觀美國,制造業僅占11%,國債超過35萬億美元,經濟承壓,無法承受長期的貿易戰。
特朗普與中國談判,實際上是一場“城下之盟”。據分析,特朗普的妥協不僅是經濟考量,更是對中國戰略定力的 capitulation。中國的強硬反制——125%關稅、稀土限制、出口增長——讓特朗普意識到,美國無法在經濟上壓服中國。新聞評論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戰,只是提高了認識,干嘛不一開始和中國談,非要打?”中國的“拳頭”策略奏效,美國被迫認慫。
特朗普轉向歐盟的“東失西補”策略
就在中美達成共識后,特朗普立即將矛頭指向歐盟。美國當地時間5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聲稱:“歐盟在很多方面占盡了便宜,甚至超越了中國”,“我們(美國)才剛剛開始與他們(歐盟)打交道”。
“歐盟對待我們(美國)非常不公平,賣給美國1300萬輛車,卻不要美國生產的車,歐洲不要美國的農產品”。“我正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和商務部開始調查敲詐,我們要告訴這些歐盟國家,游戲結束了”,“如果他們想耍花招,那就不必向美國出售汽車了。”
特朗普的言論反映了他“東失西補”的策略。既然在中國那里丟了面子,他就試圖從歐盟那里找回場子。新聞分析指出,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很大因素是填補財政赤字。
美債壓力山大,2025年預算赤字預計將超過2萬億美元,特朗普需要通過關稅收入和貿易順差減少來緩解財政壓力。歐盟作為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約1500億美元、,成為特朗普的下一個目標。
歐盟的處境:富且弱,軍事依賴美國
相比于中國,歐盟更好拿捏,這是特朗普策略的核心原因之一。在特朗普看來,歐盟有以下兩點劣勢:
其一,產品非急需:歐盟的產品以高科技為主,不像中國的商品那樣對美國有緊迫性。特朗普可以拖延時間,以空間換時間。據新聞報道,歐盟對美出口主要集中在汽車(1300萬輛,占美國汽車市場約15%)、機械設備和化工產品,這些產品雖然重要,但非急需。特朗普可以通過關稅威脅,迫使歐盟讓步,而不會立即引發供應鏈危機。
其二,軍事依賴:歐盟的軍事之墮落令人發指。在俄烏沖突和印巴戰爭中,歐洲裝備被證明貴而無用。2023年,豹2坦克在烏克蘭戰場表現不佳,2025年5月,陣風戰機在印巴沖突中被巴基斯坦的殲-10CE擊落。巴這是陣風戰機首次在實戰中被擊落,證明了其華而不實的本質。
歐洲的軍事產能也嚴重不足,難以應對大規模沖突。歐盟各國極其擔心俄羅斯的擴展,其防務又得依靠美國,可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只能任憑美國剝削。
特朗普的霸凌策略,實際上是利用歐盟的軍事依賴。美國如果還在歐洲駐扎,歐洲各國就談不上軍事獨立、經濟獨立、政治獨立。特朗普明白這一點,因此敢于對歐盟發難。據《外交事務》發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傳統歐洲與美國的聯盟已走向終點。
“歐洲應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再希冀于美國的支持。”“如果歐洲不想成為美國的附庸國,或是成為干擾俄羅斯的一部分,歐洲的未來掌握在歐洲自己手中”,“美國已經對歐洲利益上充滿了敵意,即將削弱,貿易勒索”。
特朗普策略的失誤:舍本逐末
然而,特朗普霸凌歐盟是否明智?很明顯,這并不明智。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霸主,除了國力,更因為他的盟友極多,幫手也多。特朗普上任百天,就把前任總統苦心經營的盟友體系破壞殆盡,為的竟然就是一點財政收入,簡直是舍本逐末。
歷史上,類似的事件并不少。例如金宣宗年間,成吉思汗奪取了金朝的華北。金宣宗非但沒有抵御蒙古,反而向自己名義上的附庸國——南宋進攻,說是要“北失南補”。結果呢?金朝輸得灰頭土臉,不僅加速了蒙古的南侵,更得罪了南宋,把南宋推向蒙古一邊。原本金朝可以和南宋聯合對抗蒙古,結果卻逼南宋和蒙古聯合滅金。
特朗普將面臨的是同等情況。如果特朗普能統合盟友,共同給中國制造麻煩,中國恐怕會很忌憚。前總統拜登就是這么做的,他通過加強與歐洲、日本的合作,構建了針對中國的“印太戰略”。但是特朗普“東失西補”,卻符合中國利益。
特朗普如果再發動貿易戰,只會面臨中歐混合雙打。同時中國將面對更加開放的歐盟市場,中國強大的產能也有了出路。都說川普是“川建國”,果不其然。
歐盟與中國聯手反制美國,這個還真不能說的太早了,但趨勢已經顯現。歐盟看到中國如此強硬,最終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戰戛然而止,估計也會強硬到底,畢竟中國給世界打了一個樣。
特朗普的最終目標,是搶奪歐盟的高端制造業。美國之所以發動全球關稅戰,就是挨個國家試試,很快就到歐盟和日韓。這些國家可能扛不住。歐洲和日韓有些高端的制造業,這部分屬于高附加值的,如果美國使勁夠了,肯定被美國搶走了。
特朗普的策略,是通過關稅威脅,迫使歐盟和日韓將制造業轉移回美國。然而,這一步并不容易。歐盟的制造業根基深厚,短期內難以轉移。相反,特朗普的霸凌行為可能讓歐盟加速與中國合作,共同對抗美國的壓力。
歐盟與中國之間,確實存在產業結構的矛盾。但是,特朗普的霸凌行為讓歐盟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系。2025年5月,中歐高層對話中,雙方就加強電動車合作達成共識,中國承諾開放市場,歐盟則承諾減少對華貿易壁壘。這顯示出中歐關系的迅速改善。
結論:特朗普的“東失西補”注定失敗
特朗普的“東失西補”策略,注定會失敗。歷史上,金宣宗的“北失南補”政策,最終加速了金朝的滅亡。特朗普的策略,也將讓美國失去更多的盟友,加速中歐合作的深化。歐盟也將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系,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可能。特朗普的“東失西補”,或許會成為他任期內的又一個戰略失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