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長春當武警
作者:王力
我于1947年出生在美麗富饒松花江邊的扶余古城,是1966年前郭縣第三中學高中畢業生,在1968年全國征兵工作中,光榮地成為一名海軍戰士。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提為干部,先后任職辦公室副主任、主任、辦公室黨支部書記、司令部黨委委員等崗位。
1983年7月,以海軍正營職秘書調往位于長春市的武警吉林省總隊司令部辦公室任武警正營職秘書。武警吉林總隊司令部辦公室(又稱總隊辦公室)主要是為首長和機關做些文字工作的辦事機構,是機關的靈魂部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兼任總隊武警志辦公室主任工作一職。
參與編纂并完成吉林省武警志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武警吉林總隊成立吉林省武警志編纂工作領導小組,副總隊長蔡奎萬、陳本金先后擔任了組長,參謀長劉志田任副組長。1986年6月27日成立武警志辦公室,王力兼任武警志辦公室主任,具體承辦吉林省武警志的編纂工作。參加編志的人員有后勤部政治處主任明紹泉、政治部秘書處長楊德春、司令部警務處參謀孫寶慧。
【《吉林省武警志》書影,作者供圖。↑】
經過武警志辦公室全體同志一年時間的努力,統一了“盛世修志和資政育人”意義的認識,增強了完成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辦公室形成了寫作方案,五易其稿,第一部比較完整、比較系統記載吉林省武警(公安)部隊(1945—1985)四十年歷史的《吉林省武警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0周年前夕定稿付印。
【王力同志在武警志編纂工作中獲得的榮譽,作者供圖。↑】
這部志書分上下兩冊,并附有大事記。上冊的內容有:概述、組織沿革、歷史作用、英名烈傳;下冊的內容有:部隊建設中的執勤工作、訓練工作、行政管理、通信工作、組織工作、干部工作、政治教育、開展競賽活動、科學文化教育、兩用人才培養、文化體育活動、武器裝備、被裝、營房設施建設、防病治病、農副業生產。大事記比較系統地記載了1945年8月—1985年12月吉林省武警(公安)部隊的大事、要事。全書共約42萬字。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吉林省第一支公安武裝蛟河縣新站公安隊,誕生于1945年8月。從那時起到1985年的省武警總隊已有四十余年的歷史,歷經12次大的體制上的變化。四十多年來,部隊繼承和發揚了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同時繼承和發揚了公安機關的優良傳統,積極工作,力盡職守,為吉林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是吉林省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無論是在支援解放戰爭、鞏固新生政權、清繳匪特的斗爭中,還是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支援合作化斗爭中或是在搶險救災,打擊刑事犯罪等斗爭中,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并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之貢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在完成全省武警部隊第一部志書這項工作中,《吉林省武警志》被省公安廳公安史資料征研領導小組評為全省公安史(志)優秀成果。我獲得了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地方志工作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省公安廳“全省公安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我和我們武警志辦公室明少泉、楊德春同志被武警吉林總隊榮記三等功。
在武警吉林總隊醫院當政委
1989年11月,經武警吉林總隊黨委研究并報吉林省公安廳黨委批準我任武警醫院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武警吉林省總隊醫院是一所省級三級醫療機構。該醫院于1963年成立,原為沈陽軍區第63野戰醫院,駐地鄭家屯。1982年9月,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指示正式劃歸武警。經上級批準,1986年起醫院在長春市寬城區農安南街46號重新選址和營建,1988年10月搬入新址。醫院編有技術干部近300人,設有22個醫技科室和330張病床。
心系醫院,盡職盡責是我的第一個特點。我于1989年末來到剛剛經過一年多試運轉的總隊醫院,雖然經過全院上下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困難重重,舉步艱難。我在大會上表態說:“我來到這個醫院,就是要把自己的命運,同醫院的命運聯系起來。作為班子的班長,就要把醫院這架車駕好。”
上任伊始。我首先下基層搞調查研究,并經常同院長和其他常委談心,了解情況。通過調查了解,我認為,搞好醫院建設,人的因素十分重要,而提高人的覺悟和素質,必須要大力抓好政治思想建設。在1990年初黨委擴大會議研究制定工作計劃時,我明確提出兩手抓的建議,即一手抓政治建設,一手抓以醫療為中心的各項任務落實。強調以黨風帶院風,以黨風促醫風和學風,并對這四風提出了具體內容。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重點,開辦業余黨校親自備課講課,我不僅個人寫了近萬字的讀書筆記,而且還利用休息時間寫了3篇政治理論研究方面的論文,并在省級報刊發表。我還于1989年參加了省委黨校哲學本科班的函授學習。
為了加強黨對武警部隊的絕對領導,我組織政治機關,堅持每月為全院人員傳達一次上級有關文件,每季度進行一次形勢教育,讓全院人員能及時了解上級和中央的有關文件精神,掌握當前的形勢和任務,自覺地同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為了把雷鋒精神體現到醫療工作中去,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我在1990年3月份一次全院大會上,明確喊出我向雷鋒看齊,大家向我看齊的決心,并以院黨委的名義響亮提出患者身邊有雷鋒,我為患者當雷鋒的口號。在長春首家實行全天24小時門診工作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1990年一年,堅持為群眾義務醫療咨詢7000多人次,為駐地學校廠礦體檢5000多人次。在《城市時報》開辟了尋醫問藥專欄。有3名學雷鋒標兵被榮記三等功,有4名學雷鋒積極分子受到院嘉獎。1991年為了把學雷鋒活動進一步和醫院實際相結合。我率先提出“學雷鋒、愛醫院、做主人”的口號。并以院黨委的名義向全院發出號召。號召全院人員向雷鋒同志學習,以主人翁的態度為醫院獻良策、做貢獻。我們的新聞刊登在《城市時報》5月3日頭版頭條上。與此同時,開展“假如我是院長、政委怎么辦?”“假如我是科主任、護士長怎么辦?”的活動,進而樹立了全院人員以院為家的高度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向雷鋒同志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關心知識分子,強調科技立院,是我的第二個特點。1989年末我來到醫院,通過4個月的下基層代職工作,了解到不少實際情況。要想提高醫院知名度和經濟效益,就要抓軟件和硬件,強調科技立院意識。為此我經常和院長、副院長、醫務處主任商量如何提高醫療技術問題,并在有關會議上鄭重宣布,我們提倡做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更鼓勵那些既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又積極搞醫療科研工作的同志。
1991年,醫院先后完成了4項科研項目,4項科研成果都通過了省級鑒定。全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共15項。撰寫醫學論文73篇,有8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先后有7位專業技術干部提前晉級,1名榮立二等功,1名榮立三等功。
【吉林省武警總隊醫院大門,2025年5月拍攝。↑】
清正廉潔是我的第三個特點。我小時候家教就嚴,當兵之后部隊要求更嚴,這就讓我養成了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15歲加入了共青團,22歲加入了共產黨。到醫院任政委后,職務變了,地位高了,可立黨為公的思想沒有變。在工作中,我從不以黨委書記自居,有事總是和其他常委商量,從不越權處理問題。同時還注意發揮副職的作用,并支持他們大膽工作。在處理重大問題和有關人事問題上,我善于征求別人意見和基層支部意見,辦事公道,透明度高。如在評先、選優和干部晉職晉級問題上,都是以公開的形式,自下而上由支部提名,然后常委根據基層意見初定人員后再返回各支部,直至意見統一才確定上報,這樣群眾服氣。在平時工作中,我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己也從不以政委的身份亂花公家一分錢,就連自己辦公室的一個柜子也是借的。
為了解決部隊干部、戰士和地方群眾看病交通不便的問題,我親自找有關單位多次協商,終于將市內公共汽車22路延伸到武警醫院附近,并將2路汽車通過負2路進行聯運,增加了長春站前與武警醫院之間的公共交通便利。
【武警醫院門前的公交站牌。↑】
從我到醫院工作的第一天起飯盒天天帶,從不在食堂開小灶,這一點已被同志們親切稱為“王政委的飯盒精神”。與此同時,我每天都提前20—30分鐘上班,無論是風天雨天雪天,天天如此。而且每天又總是最后一個下班。到了冬季,考慮幾個高級技術職務的干部年齡大,便和他們一同乘小車上下班。全年大部分時間,我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每天往返20多里路,這一點又被醫院同志稱為“王政委的自行車精神”。另外,我逢重大節假日還有到醫院來看一看的習慣。1990年大年初一和1991年、1992年三十兒,我都沒有忘記來看望院里的值班醫護人員和戰士。
【武警醫院新樓。↑】
工作嚴謹,聯系群眾是我的又一特點。首先,我能帶頭堅持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并注意搞好班子團結,凡是重大事情從不自作主張,而是堅持黨委集體研究。黨委決定的事情,我都帶頭執行,執行中敢于與不良傾向作斗爭,黨性原則強。一次有個別同志在評功授獎上拉選票、爭先進,我并沒有因為這個人是某某人的家屬而放棄原則,而是實事求是的把真正貢獻大、表現好的同志拿了上來,使群眾心服口服。我還要求機關干部工作要雷厲風行,要提倡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特別是對基層提出的問題和困難,要及時給予解決。我們要加強服務態度,切實為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幾年來,我言行一致,不但用自己的行動給機關做出了好樣子,同時也帶動了機關作風的改變。解決了長期以來沒有解決的液化氣落戶問題,解決了部分干部子女入學難等問題。為了加強同群眾的聯系,我還經常下到科室傾聽群眾意見,對群眾提出的好建議,我都能采納,平時我還注意關心群眾的生活困難,無論哪級干部,只要找到我,凡是我能解決的,都能想辦法給予解決。如有一位年輕干部,因為是獨生子女,其父母退休后準備投靠他,按政策規定是允許的,但有一些情況需要組織上出手續辦理。我知道后,一邊安排有關部門幫助辦理。一邊又親自幫助聯系,使這位青年干部深受感動。我這種平易近人、關心群眾、聯系群眾的作風受到群眾贊揚。
根據我的提議,醫院成立了院史編輯小組,編纂了本院第一部院史。為方便學習和借鑒本院政治工作經驗,我責成政治處編制了1990年《吉林武警醫院政治工作資料匯編》《吉林武警醫院1991年政治工作風采錄》和《吉林武警醫院業余黨校講課提綱》。
當1992年8月我正式以武警上校正團職離開總隊醫院時,三年的工作劃上了圓滿句號,我為身上有了三個光環感到驕傲:我是武警總隊優秀黨務工作者、是武警總隊黨風廉正建設先進個人,總隊黨委為我向武警總部報請三等功。
作者簡介:王力,男,1947年生于吉林松原,大學文化。是一位有著56年黨齡、25年軍齡、32年工齡的退休公務員,首批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現為長春市老研會理事、書法創研員;南關區老研會(書法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山印社、石韻印社和平陽印社理事;南關區關工委百家講堂宣講團副團長、平陽社區關工委家長教育群群友,南關區關工委工作品牌“王力講故事”活動創始人,南關區關工委特聘五老志愿者;長春書法家協會會員、長春漢俳學會會員、長春老年文友會會員、吉林省龍收書畫館顧問、朝陽區南湖街道二二八社區第四黨支部書記。
【胡同長春】編發長春記憶圖文,歡迎閱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