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是義務,不是過家家!”這句話最近在江西吉水縣成了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2004年出生的劉某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一時沖動拒服兵役,不僅被部隊除名,還攤上了3.8萬元罰款、公務員之路徹底封死、戶籍永久標注“拒服兵役”等八項懲戒。這事兒就像一記重錘,砸出了法律對兵役義務的剛性底線。
劉某的參軍之路起初挺勵志。2025年1月,他通過全國征兵網報名,體檢、政審一路綠燈,3月正式入伍武警某部。家里人估計都樂開了花,覺得孩子有了鐵飯碗,還能光宗耀祖。可現實很快給了他一記悶棍——軍營里沒有游戲里的“復活甲”,只有凌晨五點的緊急集合哨、濕透的作訓服和教官的嚴厲訓導。一個半月里,他五次遞交離隊申請,哭著說“受不了”。任憑部隊干部磨破嘴皮、父母連夜趕來勸說,他愣是油鹽不進,依然鐵了心要回家,最終在4月19日被部隊除名。
軍營是啥地方?是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不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網紅打卡地!劉某這波操作,不僅浪費了征兵資源,更寒了那些真正想參軍卻因名額有限落選青年的心。
對當,當地對逃兵劉某作出八項懲戒:罰款3.8萬元、終身禁考公務員、戶籍永久標注“拒服兵役”、報到就讀大學和縣級媒體、兩年內禁止升學出國、信貸經商全面受限等措施。
劉某的案例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不少年輕人的認知誤區。有人覺得“參軍是選擇,不是必須”,可《兵役法》第五十七條寫得明明白白:應征公民拒絕服役,輕則罰款,重則強制履行義務。還有人拿“年齡小”當擋箭牌,可法律面前,00后也不是“巨嬰”。
現在有些人過分渲染“當兵福利”,對訓練艱苦、紀律嚴明卻輕描淡寫。結果呢?一些青年抱著“體驗生活”的心態入伍,一遇到挫折就撂挑子。要我說,征兵宣傳得改改套路,多講講真實軍營生活,讓年輕人簽參軍協議前先摸摸良心。
劉某的教訓雖然深刻,但若能喚醒更多人的國防意識,也算“功過相抵”??纯雌渌咐汉颖毙良母哂篮镁芊郾涣P3.8萬,湖北沙洋的張佳豪被處以9項處罰……這些“前車之鑒”正在織密法律之網,讓逃兵成本越來越高。
說到底,服兵役既是“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口號,同時也是“一人逃兵全家蒙羞”的現實。當95后、00后成為參軍主力軍,我們更需要用法律剛性約束和鮮活案例,幫他們算清“得失賬”。畢竟,軍裝不是cosplay,國門豈能當兒戲?
劉某的故事終將淡出人們視線,但“拒服兵役被罰3.8萬”的標簽,或許會成為他一生的烙印。而對更多年輕人來說,這記警鐘應該長鳴——參軍不是過家家,穿上軍裝就要扛起責任,否則,等待你的將是法律的重錘和社會的唾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