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8 日,華為舉辦了一場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溝通會,正式公布了「經過五年沉淀」的鴻蒙電腦,并預告將于 5 月 19 日召開首款鴻蒙電腦的新品發布會,開啟屬于國產操作系統的新時代。
但大洋對岸的 Windows 卻是另一副光景:4 月 30 日,微軟重申將在 2025 年 10 月 14 日停止對 Windows 10 操作系統的支持。屆時,微軟將停止為一般用戶開發、推送功能更新或安全更新,僅 LTSB/LTSC(長期支持版)的部分客戶可以通過額外付費的方式獲得最長至 2032 年系統支持時間。
圖片來源:微軟
由于 Windows 10 LTSB/LTSC 僅向企業大客戶提供,且根據小雷個人經驗,LTSB/LTSC 版較一般的家庭、專業版缺少了部分系統組件,部分軟件或游戲可能無法運行,所以小雷并不建議大家使用該版本。換句話說,如果你離不開 Windows,那升級到 Windows 11 會是你唯一的選擇。
一邊是鴻蒙的日出東方,一邊是Windows的青黃不接,PC市場真的要變天了?
Window 為什么越改越亂?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認為為什么一定要安裝更新?舊 Windows 10 不更新也能「繼續使用」。有一說一,如果你的電腦平時斷網使用,也不用 U 盤硬盤之類的與外部交換數據,且對 Windows 11 的功能不感興趣,那 Windows 10 確實也可以繼續用下去。畢竟物理隔離系統幾乎不可能受外部病毒的侵襲,只要軟件開發者不像 Adobe 那樣在軟件里設置「邏輯炸彈」,這臺電腦可以一直用下去。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家對 Windows 更新「愛理不理」情緒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自 Windows 10 推出以來,微軟就一直以系統更新的方式「折磨」用戶。
在 Windows 10 時代,微軟開始弱化 Windows「版本」的概念,先后為 Windows 推出了大量功能更新,試圖用類似當年 Windows XP SP 的方式把 Windows 10 包裝成一個「常用常新」的平臺。
這么做本意肯定是好的,但微軟把用戶當測試團隊的「降本增效」策略,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如果大家有深度體驗過 Windows 10,一定見過會在任何時候跳出來的彈窗通知、隨機消失的網絡驅動、會自己調到 100% 音量的音頻面板等「Windows 10 保留節目」。
圖片來源:X用戶@alphabetcn
到了 Windows 11 時代,系統不僅沒有變得穩定,反而變本加厲:除了過于復雜而無法優化的資源管理器和搜索欄卡頓外,Windows 11 還大改開始菜單、任務欄、右鍵菜單等界面的操作邏輯,嘗試用「新鮮感」掩蓋其無力優化系統體驗的窘境。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按照微軟一代系統 10 年后 EOL(計劃終止支持)的慣例來看,2021 年推出的 Windows 11 也只剩下 6 年壽命。而這種「拿用戶當小白鼠」的開發模式也可能會加速微軟「重構系統」的進程。
鴻蒙電腦迎接「潑天富貴」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應該能理解雷科技為何如此支持「鴻蒙電腦」未來的發展,認為鴻蒙電腦是國內操作系統布局的重要一環:
從市場的角度看,Windows 10 按計劃來到 EOL 時間點,擺在行業用戶面前的選擇相當有限:
1. 額外購買微軟的 ESU(拓展安全更新),為現有的 Windows 10 系統「續命」到 2028 年;
2. 向第三方信息安全企業購買安全補充方案;
3. 重構一套新的信息系統。
從表面上看,方案一或方案二看似更具吸引力。但近幾年「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正快速推進國產軟硬件的普及和應用,采用 Linux 系統的國產信創電腦印證了「路線三」才是我們的選擇。而 Windows 10 EOL,恰恰為鴻蒙等國產信創電腦打開了市場空間。
而從鴻蒙電腦自身情況來看,操作邏輯與傳統鴻蒙設備類似的鴻蒙電腦,在用戶體驗上也優于采用 Linux 底層的其他國產信創電腦:信創 Linux 系統在操作邏輯方面始終和 Windows 有較大差距,用戶適應需要時間。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且因用戶基數有限,Linux 系統的軟件生態也相當不完善;相比之下,鴻蒙電腦顯然有著更高的軟件適配號召力。以小雷在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溝通會上的體驗為例:中望 CAD、浩辰 CAD 等電腦專業應用、和 WPS、釘釘、飛書、美圖秀秀、剪映、萬興喵影等,都完成了鴻蒙電腦端的適配。
圖片來源:雷科技
按照華為的說法,目前已適配的生態足以「滿足基礎辦公及核心場景」需求。至少在生態上,用鴻蒙電腦替代 Windows 10 時,我們不需要像其他信創 Linux 那樣經歷軟件生態的冷啟動——這對鴻蒙電腦及其用戶同樣至關重要。
三分天下不是鴻蒙電腦的目標
當然了,考慮到鴻蒙電腦要等到 5 月 19 號才正式發布,現階段小雷還沒辦法對鴻蒙電腦展開詳細的討論。不過在雷科技看來,鴻蒙電腦對整個 PC 行業的發展的意義,并不僅僅停留在「帶來一個新操作系統」或與 Windows、ChromeOS「三分天下」這么簡單。
不同于 Windows 對桌面形態的執念,也區別于 ChromeOS 對于「瀏覽器」的依賴,鴻蒙電腦的出現,為跨設備軟硬件融合提出了全新的視角:
從手機平板、電視(智慧屏)、穿戴設備到如今的電腦,鴻蒙一直在打通設備之間的界限,讓操作系統從「運行在某個設備上的軟件」,轉變為「功能的集合」。打個比方,以前的 PC 模式是「因為這個工作軟件只在電腦上有,所以我用電腦而不是手機處理工作」。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而鴻蒙電腦倒置了這一層邏輯,讓具體的硬件成為了鴻蒙系統實現功能的「外設」:你想用大屏和實體鍵盤寫文檔,那就用鴻蒙電腦;你想用更大的屏幕看電影,就用智慧屏。傳統的「Windows+iPad+手機」模式通過多個系統拼湊使用體驗,而鴻蒙生態用不同的硬件構建閉環的體驗。
最關鍵的是,鴻蒙 5.0 生態的應用可以 「一次開發,多端運行」——開發者給手機做 App 時,順手就能適配 PC 和平板等設備,極大降低了生態建設成本。
這種生態定位的差異,也意味著鴻蒙電腦的目標從來都不是成為「Windows 替代品」,而是以一種全新的理念構建一套跨設備的互聯體驗。正如華為終端 BG 平板與 PC 產品線總裁朱懂東在溝通會上所講那樣:
「華為終端全面進入鴻蒙時代。」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現階段的鴻蒙電腦在應用生態方面還需努力,但從長遠來看,從理念上與其他操作系統拉開「代差」的鴻蒙電腦,未來完全有可能成為下一輪 PC 產業變革的推動者。
再說了,已經「固化」的 PC 行業需要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挑戰者,而不是一個亦步亦趨的模仿者;能在 PC 領域撼動 Windows 生態地位的,也不可能是「另一個 Windows」。5 月 19 日,華為將正式發布鴻蒙電腦;這一次,輪到鴻蒙出題,別人來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