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世界杯剛剛結(jié)束,有人為結(jié)果意外唏噓,有人為賽場熱血沸騰,但更多人心里可能有個疑問:那些凌空翻騰的運動員們,平時怎么訓練才能適應(yīng)那么多高難度動作的呢?
5月10日,國際泳聯(lián)的一條視頻揭開了謎底——奧運冠軍們被拉到鏡頭前比拼柔韌性,結(jié)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誰能想到,東京奧運會上“水花消失術(shù)”驚艷世界的全紅嬋只排第三,而稱霸三米板的王宗源竟在測試中墊了底?
老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鏡頭對準運動員們繃緊的腳尖、皺起的眉頭,我們是否也該想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完美”?
王宗源
王宗源剛在巴黎奧運會上摘得三米板雙人金牌
雖然比不上女子十米跳臺的關(guān)注度高,但王宗源的名字卻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位奧運冠軍此刻坐在墊子上推測量尺時,兩條腿卻像焊了鋼筋,愣是卡在23厘米動彈不得,在測試中成了倒數(shù)第一。
隊友們憋笑憋得臉通紅,全紅嬋更是急得直接上手幫他壓膝蓋,結(jié)果這山東漢子額頭青筋直跳,嘴里還嘟囔著“三米板要的是炮彈入水,又不是面條下鍋”。
這話倒不假,十米臺上全紅嬋能像小貓翻身般輕盈,可換成需要爆炸性力量的三米板,王宗源繃緊的肌肉反而成了優(yōu)勢。
2023年世界杯分站賽上,他那記難度系數(shù)3.9的109C動作,騰空高度足足比對手高了半米。
王宗源的跳水是另外一種暴力美學,雖韌性不足,但他的爆發(fā)力也給觀眾帶來更加直觀的視覺沖擊,讓他在三米板領(lǐng)域所向披靡。
陳芋汐
陳芋汐的測試畫面更透著股滑稽勁兒。在跳臺上輕松奪冠的人,居然被自己的大長腿“拖累”了,最終推到了27.4厘米。
1米7的個頭往墊子上一坐,兩條大長腿直接把測試區(qū)占成了“春運火車站”,手指頭拼了命往前夠,愣是比王宗源多推了4.4厘米。
觀眾席里不知誰嘀咕了句“腿長兩米八,柔韌打七折”,可轉(zhuǎn)念想想,正是這雙長腿讓她在207C動作中劃出的弧線比別人多出十五度。
這姑娘3歲練體操打下的底子,在轉(zhuǎn)攻跳水后派上了大用場——2022年布達佩斯世錦賽上,她用近乎機械精度的動作拿下十米臺冠軍,外媒直呼“中國姑娘把跳水變成了幾何藝術(shù)”。
后來身體到了發(fā)育的難關(guān),再加上全紅嬋的橫空出世,她的光環(huán)慢慢被掩蓋,但她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今年陳芋汐在跳水世界杯中大放異彩,奪得冠軍,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她的堅持令人動容。
全紅嬋
全紅嬋的成績最讓人五味雜陳。28厘米的成績放在普通人堆里能當瑜伽教練,可對“天才少女”來說只能算勉強及格。
跳水界天才輩出,陳若琳等至今還被人銘記在心,不過現(xiàn)在再提起跳水天才,大家最先想到的無外乎就是全紅嬋了。
東京奧運會那會兒,她像條銀魚似的從十米臺鉆入水中,七個裁判齊刷刷亮出10分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如今小姑娘抽條長個兒,來到了發(fā)育大關(guān),賽前得裹著高溫服控體重,賽場上還要和重心變化較勁。
今年蒙特利爾站比賽,她因207B動作水花稍大屈居亞軍,網(wǎng)上立刻炸出“傷仲永”的論調(diào)。
但是可別忘了,郭晶晶16歲時也曾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跳砸過,后來照樣成了“跳水女皇”。
陳藝文
陳藝文在柔韌度測試中取得28.8厘米的好成績,位居第二。
只是這份成績單的背后,藏著26歲“老將”的較勁——當00后小將們還在長身體時,她得每天多練兩小時核心力量。
巴黎奧運會上,她和昌雅妮搭檔三米板雙人項目,最后一跳前故意講冷笑話緩解壓力,結(jié)果以領(lǐng)先第二名38分的優(yōu)勢奪冠。
她的社交賬號里,既有凌晨五點的訓練場打卡照,也有對著食堂包子比心的搞怪視頻,網(wǎng)友笑稱她是“金剛芭比本比”。
正是這大大咧咧的性格,讓陳藝文有著常人難及的好心態(tài),給網(wǎng)友的印象也非常好。
昌雅妮
要說真正的“橡皮人”,還得看昌雅妮。32.9厘米的成績讓測量尺差點不夠用,這姑娘從小練體操落下的“職業(yè)病”如今成了殺手锏。
網(wǎng)上流傳著她蜷成蝦米狀在候場區(qū)打盹的照片,粉絲們戲稱這是“冠軍的封印姿勢”。
昌雅妮也是從體操轉(zhuǎn)為跳水運動員的,15歲初登國際賽場就敢在十米臺和三米板雙線作戰(zhàn)。
當記者問她柔韌秘訣,她咧嘴一笑:“小時候逃舞蹈課被教練追著跑,可能把筋抻開了。”
別看昌雅妮平時名氣沒那么大,真到了賽場上,她與陳藝文這對黃金搭檔簡直成了跳板界的“黑馬組合”。
從2023年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到柏林總決賽,兩人從預(yù)賽到?jīng)Q賽全程零失誤,硬是用教科書式的同步動作把對手甩開20多分。
這場柔韌比拼像面哈哈鏡,照出了競技體育的AB面:昌雅妮的“橡皮筋體質(zhì)”成全了空中轉(zhuǎn)體的飄逸,王宗源的“鐵板腰”卻鑄就了入水時的千鈞之力;
陳芋汐被長腿拖累的柔韌測試,恰恰成就了跳臺上教科書般的標準弧線;全紅嬋眼下與發(fā)育關(guān)的纏斗,或許正在醞釀著鳳凰涅槃的重生。
這讓人想起武俠小說里的至高境界——無招勝有招,當我們在計較那幾厘米的差距時,運動員們早已把身體雕琢成最契合項目的形態(tài)。
下次再看到賽場上那些“反人類”動作時,或許我們該少問一句“為什么做不到”,多說一聲“原來這樣才最好”。
畢竟,體育最美的從來不是完美無缺,而是明知殘缺仍要超越——這何嘗不是映照著每個普通人的英雄夢?
信息來源:
央視體育 世界泳聯(lián)
央視體育
世界泳聯(lián)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quán)或者人物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