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實踐,是教育的鮮活課堂。從田間地頭的“自然學堂”到匠心獨運的“非遺工坊”,從科技賦能的“智慧農場”到家校聯動的“生活課堂”——金堂縣各學校因地制宜,打造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品牌,讓“勞動最光榮”的信念扎根童心,讓“創造向未來”的種子悄然萌發。
今天,我們將走進成都七中育才學校金堂分校的勞動教育現場,看孩子們如何用雙手丈量土地的溫度,用汗水澆灌成長的智慧,用創新點亮勞動的意義。
在成都七中育才學校金堂分校,勞動教育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式。學校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具有正確勞動觀念、必備勞動能力、積極勞動精神和良好勞動習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創設基地,開發多維度勞動實踐平臺
學校精心打造勞動實踐教育場所,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機會。
01
智慧農業實驗園
結合科技與勞動,學生們在這里進行無土栽培、植物缺素實驗等實踐活動,感受現代農業的魅力。
02
“花果山”學科融合基地
集生物、物理、美術等多學科教學于一體,開展“我與小樹共成長”“桃李采摘節”“花卉博覽節”等活動,讓學生體驗種植的樂趣,探尋勞動之美。
03
“百菜園”田間勞動實踐基地
位于校園內的這塊小小田地,成為了學生們參與傳統農業勞作的大舞臺,從松土、播種到施肥,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協作與責任。
04
校外綜合實踐基地
每年春天,學校組織同學們走進工廠、走進軍營、走進高校,帶領同學們學會健體、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在走進工廠參觀體驗的過程中,同學們了解現代工業中不同的職業特點,了解家鄉巨變,感受勞動的力量。
二、課程建構,特色化與校本化的結合
成都七中育才學校金堂分校以“特色化開展、校本化實施”為頂層設計原則,建立了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及綜合實踐課在內的完整課程體系。
01
必修課程
每周固定一節課作為勞動教育課,注重師資培訓、教材整合與學科融合,提升常態化開展的整合能力。
02
選修課程
自主開發了如“繡工坊”“生生不息”“小廚”“陶藝”“自行車維修”等多樣化的校本課程,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了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03
綜合實踐課程
強調個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四位一體”的育人環境構建,定期開設“我當三天家”家庭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在三天中親歷理財、做菜煮飯、整理內務等,提升學生生活技能與家庭責任意識。
三、實踐育人,動手動腦又勵志
以自我服務為基礎,提升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技能。
01
校園美化常態化
學校將日常管理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建立常態化校園保潔機制。班級每日落實“一日三掃”衛生保潔,每周常態化開展大掃除活動;學生每周參與班級勞動,每學期完成校內勞動任務;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垃圾桶洗刷刷”活動。通過全員參與的勞動實踐,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共建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
02
志愿服務體系化
學校堅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每個班級按順序依次承擔值周班志愿服務任務,經過系統培訓后,同學們穿上志愿者服,手拿勞動工具開展服務,為校園的干凈整潔貢獻力量。
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基石,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關鍵路徑。成都七中育才學校金堂分校將繼續秉持“用勞動之美 點亮多彩育才”的理念,致力于培養具有正確勞動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青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