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消息,2025年4月27日,王毅外長與巴基斯坦副總理達爾通話,力挺巴方維護主權安全,南亞局勢暗流涌動的態勢瞬間引發全球關注。
印巴沖突的導火索,是克什米爾地區的恐襲事件。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在背后搞鬼,不但驅逐巴方外交官,還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切斷下游水源。巴基斯坦這邊當然不會坐以待斃,迅速調兵遣將,海軍在瓜達爾港實彈演習,6艘中國造F - 22P護衛艦全部出動,擺明了要跟印度死磕到底。
莫迪(資料圖)
印度在軍事上接連出招,宣布采購26架法國“陣風”戰斗機,海軍還在阿拉伯海搞大規模軍演,一副要把巴基斯坦壓下去的架勢。可巴基斯坦也有自己的“外援天團”。土耳其7架C - 130運輸機在4月27 - 28日,火速往巴基斯坦軍事基地運送KARAOK反坦克導彈、MAM - L激光制導炸彈等裝備,這些武器專門針對印度的T - 90坦克和前線指揮所,安卡拉到巴基斯坦前線,十幾個小時就完成裝備投送,直接給印度來了個下馬威。
中國在這場博弈里的分量舉足輕重。王毅外長明確表態支持巴基斯坦,可不是嘴上說說。巴空軍已經拿到中國的霹靂15空空導彈,200公里的射程,性能堪稱頂尖。再加上中國出口的054A護衛艦、殲10C戰機,搭配北斗導航系統,巴基斯坦的軍事體系一下子就完整了。反觀印度,武器裝備東拼西湊,從美俄等國采購的裝備型號繁雜,設備之間兼容性差,打起仗來很容易出亂子。
莫迪和普京(資料圖 )
美俄兩國在這場沖突里的態度曖昧不清。雖然嘴上喊著讓印巴談判,可身體卻很誠實,都想借著這個機會賣武器。美國這幾年給印度賣了C17運輸機、阿帕奇直升機等,價值200億美元的裝備;俄羅斯也想把蘇57推銷給印度,還說愿意轉讓生產線。但這兩國都留了后手,沒給出明確的軍事支持承諾,一旦局勢失控,大概率先保自己的利益。
從經濟賬上看,印度現在的處境相當不妙。2025年軍費開支占到GDP的3.2%,外債卻一路飆升,突破1.5萬億美元大關,盧比匯率在一年內暴跌14% 。這么高的軍費支出,加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印度經濟隨時可能繃不住。巴基斯坦背后有沙特潛在的資金支持,經濟壓力相對小一些。
核威懾這張底牌,讓印巴雙方都不敢輕易發動全面戰爭。印巴手里各自握著150多枚核彈頭,而且都具備“二次打擊”能力,真打起來就是兩敗俱傷。再加上中美俄等大國都呼吁保持克制,中國明確反對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現狀,全球5%的海運石油通道也經不起印巴戰爭的折騰,這些因素都給局勢上了“剎車”。
“陣風”戰斗機(資料圖)
不過,土耳其的介入就像往平靜湖面扔了塊大石頭。這次軍援不只是送了些武器,更像是在宣告,21世紀的地緣政治,單打獨斗根本行不通。印度一直想當南亞霸主,可巴基斯坦背后有中國的先進武器、土耳其的軍事支援,還有沙特的資金潛力,印度的霸權夢越來越難實現。
現在的印巴局勢,已經從單純的兩國對抗,變成背后勢力的“3對3”博弈。印度把目光緊緊盯著中國,可中國入局的目的,不是要加劇沖突,而是想讓印度冷靜下來,坐到談判桌前。巴基斯坦也放話,國家存亡受威脅時,不排除使用核武器。這場沖突走到現在,早已不是印度能完全掌控的了。誰能在這場博弈里笑到最后,關鍵還得看各方愿不愿意放下成見,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畢竟,在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下,搞單邊霸權注定沒出路,只有務實合作,才能在復雜的地緣政治里站穩腳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