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F-22曾經是五代機的神話,它是美國的“空中之刃”。F-22的誕生也頗為傳奇,在隱身性能方面繼承了先輩F-117A “夜鷹”攻擊機的設計思路。
1962年,蘇聯科學家彼得·烏菲姆采夫在研究衍射物理邊緣波行為時發現,一個物體的雷達反射面積與它的大小沒有多大關系,只要外形設計得當,那它就不會產生電磁波反射,雷達探測不出來。
基于這個原理,1981年,美國ATF計劃啟動,目標是建造一架隱身+超音速巡航的戰機,于是洛克希德的“臭鼬工廠”掏出了F-117A “夜鷹”。
它長得像UFO,還是撞上金字塔后發生事故的UFO,F-117A全身布滿棱角,雷達反射面積比浴缸還小。
但問題來了,為了讓隱身性能達到極致,設計師犧牲了機體的穩定性,導致F-117A的最大速度只有0.8馬赫,爬升率比老式螺旋槳飛機還慢,實戰中只能靠夜色掩護玩“忍者偷襲”那一套。嚴格來說,它不是戰機,更像轟炸機,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F-117A被老掉牙的薩姆3導彈給干下來過,隱身神話當場破功。
好在當時F-22已經首飛兩年,它在很多技術上與F-117A是相通的,機體氣動外形做了優化,加上重新設計了飛控,終于實現了五代機的兩個重要指標,隱身和超音速巡航。
F-22剛問世的時候對其它國家的戰機而言,性能是碾壓的。美國官方宣稱F-22的升力系數為2.0 ,它搭載的F119發動機推重比為11,屬于當時世界上小涵道比發動機中的頂流,作戰半徑1800公里以上,可超音速巡航,具備全態勢戰場感知能力。
F-22可掛載多種導彈,包括AIM-120遠程空空導彈和AIM-9“響尾蛇”近距格斗導彈。
戰機搭載的是AN/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探測距離相當遠,對一般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250公里左右。它的雷達波反射面積只有0.01平米,與一只斑鳩差不多大,即便地面防空雷達把它給掃出來了,也會當雜波過濾掉。一只超音速飛行的斑鳩,恐怕沒有哪個雷達操作員相信吧?
在F-22首飛后一年,中國初代版殲10才搞出來,當時俄羅斯也沒有隱身戰斗機,因此,當年的F-22真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正因為此,美國軍方都飄了,覺得100多架F-22足夠用了,于是在2011年關停了該戰機的生產線,讓這款戰機成為了美國軍工的最后絕唱。
現在看來,這個絕唱也是要打折扣的,因為最近幾年F-22“塌房”了。
F119的推重比從10.7變成了7.2,還有升力系數2.0,這是美國官方放出的數據,之后曝光的F-22升力系數只有1.5左右,作戰半徑也沒有那么大,隱身涂層還非常容易剝落。
另外,雙脈沖發動機的空對空導彈,美國至今也沒有完成研發工作,15年了,目前還只存在于PPT上。美國軍工復合體的套路永遠這么樸實無華,喜歡造神話,用納稅人的錢買面子,用吹牛來搞戰略威懾。
其實法國的陣風也是同樣的套路,從前陣風戰機被達索公司吹成最強四代半,目的就是為了讓這架飛機能賣的更好,很多國家真的信了這個神話,實力究竟咋樣現在大家都看到了。
美西方的武器似乎都有這種問題,在俄烏戰場上,F16是送到了烏克蘭手上,但是至今沒有明確的參戰紀錄。巴基斯坦也買了很多F16,但是戰時沒有起飛權限,美國給這批F16加上了限制。
同樣,美國出口的F35也有這種限制,日韓的F35想要起飛是要輸入密碼的,類似于驗證碼,要美國那邊發送,獲取不到的話這飛機就成了“走地雞”。 在中東,F-22驅離過蘇-25。不過并沒有交火,只是警告,算不上空戰。它還扔過杰達姆炸彈,打擊恐怖分子,這也不算空戰。可能F-22一直到退役,唯一的空中擊落紀錄就是一個氣象氣球了。
很多軍迷猜測,這些武器會不會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啊?和平時期賣高價,戰時不讓飛得高高的供起來。所以現在不少網友真的期望F-22能和同級別的對手結結實實來一場,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遛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