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Sunnyue 報道 | TOP電商
2025 年 5 月 10 日,阿里巴巴集團的 “阿里日” 活動上,61 歲的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像普通員工一樣戴著工牌走到臺前。
這位在阿里內部被稱為 “財神爺” 的資深管理者,沒有談論傳統的電商擴張,而是多次提到一個關鍵詞,AI。
圖源:抖音
具體來看,蔡崇信強調,阿里要把AI融入每一塊業務、每一個環節,未來三年到五年,所有業務都應以AI為驅動。
1999 年的蔡崇信,已經是年薪 70 萬美元的投資精英,卻在見到馬云后做了個 “瘋狂” 決定,加入月薪 500 元的初創公司。
當時的阿里連公司都沒注冊,20 多個員工擠在民房里辦公。
最關鍵的是,當公司 50 萬啟動資金快花光時,他拉來高盛 500萬美元投資,讓阿里活了下來。
后來面對軟銀孫正義 4000 萬美元投資,他最終以 30% 股權換取 2000 萬美元投資;
既為公司爭取到發展資金,又保留了戰略自主權,這種精準的資本運作能力成為阿里早期突圍的關鍵。
這些早期的資本運作,讓阿里在和 eBay 的大戰中能燒錢補貼,最終用淘寶打敗了國際巨頭。
2014 年阿里紐交所上市,創下當時最大 IPO 紀錄,他手里的股份從當年的 “500 元月薪” 變成 72 億美元,成了商業史上最成功的投資之一。
從搭建股權架構到操刀紐交所史上最大IPO,他有著超越財務報表的戰略眼光。
如今,當傳統電商遇到流量瓶頸,他又一次站到轉折點上。
2023 年接任董事會主席后,他提出 “用戶為先、AI 驅動” 兩大戰略。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該戰略開始收獲豐碩成果。
今年2月,阿里被曝將與蘋果聯手打造中國版iPhone AI。
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蘋果評估過騰訊、字節跳動、DeepSeek等科技巨頭,但最終還是選擇阿里作為合作伙伴,可見后者的實力突出。
圖源:微博
在2025年Q3財報中,阿里云AI收入連續六個季度三位數增長,公共云業務13%的同比增長背后,股價單日上漲 9.2% 的市場反饋,正是對這種戰略轉型的價值認可。
蔡崇信談 AI,從不空談技術多厲害,而是反復強調“要用起來”。
當淘寶團隊測試的第三代AI搭配助手將服飾轉化率提升27%,當高德地圖的AI導航引擎為用戶日均節省9.7分鐘,可見AI技術對商業的滲透能力。
不同于亞馬遜單純將AI用于倉儲物流優化,阿里的"混合推理模型"Qwen3開創性地集成快慢思考;
既能在簡單場景快速響應,又能處理跨境供應鏈等復雜決策,這種技術路徑選擇展現出東方企業特有的系統思維。
2025 年開源后,這個模型很快被 9 萬多個應用使用,成了開發者的 “工具箱”。
圖源:微博
和蘋果的合作更是典型。
蘋果一開始看了騰訊、字節等公司,最后選阿里,除了技術,更看重它的生態。
阿里有 22 億年度活躍用戶,淘寶、支付寶、高德連成一片,AI 放進 iPhone 里,能無縫對接這些服務。
比如用戶用手機問 “附近好吃的餐廳”,AI 不僅能推薦,還能直接在淘寶下單訂位,這就是生態的優勢。
2025 年,阿里啟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 AI 校園招聘,面向清華、MIT 等全球頂尖高校,招大模型、多模態等領域的人才。
蔡崇信專門設立了 “A Star” 和 “AI Clouder” 項目,給頂尖學生更高的薪資和資源。
這讓人想起 2004 年,他在電商大戰中瘋狂招兵買馬,為淘寶儲備了大量人才。
現在,他把這套邏輯搬到了 AI 時代,技術競爭,本質是人才競爭。
全球 GDP 約 100 萬億,60% 靠人力,AI 若能替代 20% 的人力勞動,還能降本 20%,就能創造 10 萬億的市場。
圖源:微博
要抓住這個機會,必須提前囤人。
回顧蔡崇信的職業生涯,其實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從 “模式創新” 到 “技術驅動” 的縮影。
早期他像個“救火隊長”,哪里缺錢往哪沖,靠資本運作幫阿里度過生死關;
現在他更像個“領航員”,盯著技術浪潮的方向,提前調整航向。
2024 年,他在公司設立 “首席 AI 融合官”,要求每個業務部門都成立 AI 小組,讓技術不再是實驗室的專利,而是變成一線員工的工具。
這種組織變革,比當年搭建股權架構更難,因為要改變幾萬人的思維習慣。
在釘釘智能助手覆蓋60%高頻辦公場景、淘系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9%的數據背后,是決策層對"技術-業務"融合深度的追求。
當蔡崇信在親友見面會現場,看著大屏幕實時生成的AI語義分析和多語種翻譯時,他見證的不僅是阿里的轉型,更是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
當流量紅利消失,就用技術創造新紅利,當模式創新遇阻,就用生態創建新優勢。
圖源:阿里巴巴
如今,蔡崇信已在阿里度過26個春秋,難免感嘆歲月不留人。
“我記得大概十年前參加阿里日,見到的家長都是我的前輩,但是今天見到的家長都比我年輕了,所以表示我這個年齡已經很大了。
現在,他帶著阿里從 “電商帝國” 轉向 “AI 帝國”,這場轉型的難度,不亞于當年從零開始做淘寶。
但人們愿意相信他,因為他的每一次關鍵決策,都踩準了節奏。
因為他有自己的優勢:既有律師的嚴謹,談合同能摳細節;又有投資人的敏銳,能從數據里看到趨勢。
和蘋果合作時,他沒讓阿里只做技術供應商,而是爭取到深度整合的機會,讓 iPhone 的AI功能接入淘寶生態,用戶買手機的同時,也成了阿里的用戶。
這種 “雙贏” 思維,讓蘋果這樣的巨頭愿意放下戒備,選擇合作。
上市時堅持合伙人制度,確保了長期戰略。
當他在香港強調"AI價值在于場景落地"時,阿里云已在國內服務80%科技企業和半數大模型公司。
當行業沉迷于參數競賽時,通義千問開源生態已衍生超9萬個應用模型。
這種戰略定力,使阿里避免重蹈IBM沃森系統"技術至上"的覆轍,走出了一條"應用反哺研發"的特色道路。
在時代的浪潮中,既能守住初心,又能勇敢轉身。
當蔡崇信戴著工牌站在阿里日現場,他不再只是 “財神爺”,更是一個帶領萬人團隊穿越周期的領航者。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