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掌上明珠到心理囚徒:一個媽寶男的血色蛻變
浴室尖叫事件撕開畸形親子關系:溺愛是糖還是砒霜?
家人們,我這輩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兒子養成了個不會系鞋帶的巨嬰。現在回想起來,那些被街坊夸"慈母"的日子,全是往兒子身上捆枷鎖的鐵鏈。上海社科院說34.6%的90后媽媽有"病態溺愛傾向",我看這個數據還是保守了——至少我,絕對能評上特級溺愛大師。
單親帶娃十二年,小宇連襪子都沒自己洗過。初三那年我在浴室摔斷尾椎骨,疼得眼前發黑,愣是咬著牙給他煮完番茄牛腩才叫救護車。隔壁王阿姨舉著CT片子罵我:"你這不是當媽,是當人形許愿池!"就連社區發的智能養老機器人,都天天給我推《如何擺脫控制型人格》的課程,合著連機器都看不下去了?
高考前夜他說要"沉浸式復習",我二話不說把主臥改成星空房,整夜舉著捕蟲網在床邊守著,生怕蚊子擾了他清夢。后來刷到抖音"媽寶男啃老新高度"的視頻,我還氣得舉報——就視頻里那連螃蟹都不會剝的廢物,能跟我家會解微積分的小宇比?
直到情人節那天,我才知道自己親手養出了個怪物。小宇帶女朋友回家,那姑娘剛進門就踩中我鋪滿玄關的防滑墊。小宇當場沖我吼:"媽!說了多少次別搞這些老年人玩意兒!"蹲在地上撿墊子時,我瞥見姑娘腳踝的"Freedom"刺青,突然覺得刺眼得慌。
當晚趁他不在,我在他房間發現五盒空的精神類藥物,底下還壓著斯坦福拒信——原來三年前我賣房供他去的"常青藤夏校",根本就是野雞大學圈錢的騙局。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以為的"為他好",全成了扎在他心口的刀。
真正讓我崩潰的,是那個洗澡時的尖叫。我沖進浴室,看見小宇拿著浴刷瘋狂搓洗胸口,皮膚都滲出血了還在喊:"臟!要洗干凈才能讓媽媽愛!"心理醫生說這叫"成人退行行為",說白了就是被我寵得生活不能自理,連愛都要我手把手教。
上周家庭治療時,小宇當著咨詢師的面解開襯衫,露出心口紋的"媽媽LOVE",聲音帶著哭腔:"你給的愛就像保鮮膜,裹得我喘不過氣又怕過期!"我攥著準備給他買學區房的存折,突然想起他五歲那年被同學搶了棒棒糖,我抄起掃把追了三條街的樣子。原來從那時起,我就把他當成了私有物。
更荒誕的還在后頭。小宇偷偷報名《變形計》農村特輯,節目組把他扔到貴州種地。直播里他揮著鋤頭喊媽,我心急如焚打飛的送防曬霜,結果被全網罵上熱搜#溺愛刺客#。現在我家門把手上天天被掛死老鼠,物業說是年輕人的"正義執行"——瞧,我這慈母的名聲,算是徹底臭大街了。
現在小宇在戒斷中心學系鞋帶,我每周隔著防彈玻璃教他煎荷包蛋。昨天整理舊物,翻出他小學寫的作文《我的超人媽媽》,那句"要永遠當媽媽的小寶寶"被紅筆圈出畫了五角星。多諷刺啊,當年的甜蜜童言,成了如今的致命枷鎖。
抖音總給我推育兒教程,熱評第一說"母愛是場得體的退出"。我看不如改成"母愛是碗滾燙的粥",吹著喂著怕涼了,最后燙得彼此滿嘴泡。路過兒童公園,智能滑梯都在說:"小朋友要自己站起來哦~"聽得我鼻子一酸——原來連機器都比我懂,愛不是捆綁,而是放手。
三毛說心似萬丈迷津,我這艘載滿愛的船,早就把兒子的救生艇焊死了。現在才明白,最好的母愛不是永遠在線,而是適時死機。希望我的教訓,能給那些還在溺愛路上狂奔的家長提個醒:別等孩子病了,才知道愛錯了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